下列有關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影響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
A.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響 |
B.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往往是破壞性的 |
C.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演替 |
D.人類活動可以任意對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細胞色素c是動植物細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由104個氨基酸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對于葉肉細胞來說,細胞色素c的合成場所及其發揮生理作用的細胞器分別是
①線粒體 ②葉綠體 ③內質網 ④高爾基體 ⑤核糖體
A.③,①④ | B.④,②③ | C.⑤,①② | D.⑤,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取生長狀態一致的燕麥胚芽鞘,分為a、b、c、d四組,將a、b兩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從c、d兩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別切除等長的一段,并按圖中所示分別接入a、b兩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兩組胚芽鞘,然后用單側光照射,發現a'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b'組胚芽鞘無彎曲生長,原因是( )
A.c組尖端能產生生長素,d組尖端不能 |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長素,b'組尖端不能 |
C.c組尖端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d組尖端的生長素不能 |
D.a'胚芽尖端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b'組尖端的生長素不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一個草原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示意圖,圖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陽能總量,Q1、Q2、Q3分別表示流入昆蟲、牲畜、鼠的能量。據圖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鼠全部被消滅后,理論上鷹至少要獲得0.01Q1的能量 |
B.人類利用草原生態系統主要是為了獲取更多第一營養級的能量 |
C.可通過標記重捕法對鼠的種群密度進行調查 |
D.當此生態系統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時,鼠的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為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絲瓜為雌雄同株的異花植物,某同學將剛萌發的絲瓜種子分別泡在下表列出的5種溶液中24 h,種植后長成植株。一段時間后比較最初開出的雌花與雄花的平均數,求出性別比。實驗結果如下表:
溶液 | 雄花 | 雌花 | 比值(雄花:雌花) |
水(對照) | 21.1 | 3.8 | 5.6 |
赤霉素(100mg/L) | 4.7 | 4.7 | 1.0 |
CP(100mg/L) (一種生長調節劑) | 6.2 | 6.8 | 0.9 |
乙烯利(1000mg/L) | 19.6 | 3.7 | 5.3 |
整形素(10mg/L) | 33.1 | 1.2 | 27.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將一株正在生長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飛行的航天飛機的暗室內,暗室朝向地心的一側開一個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圖),一段時間后,該植物莖的生長方向是( )
A.背地(心)生長 | B.水平方向生長 |
C.向光生長 | D.無法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獲2013年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發現了與囊泡運輸相關的基因及其表達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號如何引導囊泡精確釋放運輸物。突觸小泡屬于囊泡,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神經元中的線粒體為突觸小泡的運輸提供了能量 |
B.神經元特有的基因決定了突觸小泡的運輸方式 |
C.突觸前膜的特定蛋白決定了神經遞質的釋放位置 |
D.突觸小泡中運輸物的釋放受到神經沖動的影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基因型為AaBbDdEeGgHhKk個體自交,假定這7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則下列有關其子代敘述正確的是
A.1對等位基因雜合、6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為5/64 |
B.3對等位基因雜合、4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為35/128 |
C.5對等位基因雜合、2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為67/256 |
D.6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與6對等位基因雜合的個題出現的概率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