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項 | 科學方法 | 實驗目的 |
A | 光學顯微鏡觀察 | 認識細胞膜磷脂雙分子層 |
B | 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并以此侵染細菌 |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
C | 建構物理模型 | 研究DNA分子結構 |
D | 標志重捕法 | 調查鼠的種群年齡組成 |
A、A | B、B | C、C | D、D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細胞調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
B、細胞壞死是細胞正常代謝受損或中斷引起的損傷和死亡 |
C、凋亡細胞中可以發現與細胞凋亡有關的酶 |
D、細胞凋亡過程失控可以延長生物體的壽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t2-t3時間內甲種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B、t3~t5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組成不同 |
C、t3時甲的種群密度最小,t4時乙的種群密度最大 |
D、若乙種群為某種害蟲,則在t4時防治的效果最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該生物的種群增長曲線呈“J”型 |
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間和天敵等因素 |
C、要合理利用該種動物資源,應將種群密度控制在D點 |
D、B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種群達到最大環境容納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斷上移 |
B、a點時葉肉細胞產生ATP的細胞器具有線粒體 |
C、其他條件適宜,c點之后小麥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可能 |
D、外界條件均適宜時,c點之后小麥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可能與葉綠體中酶的數量有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細胞內主要儲能物質是糖類 |
B、精瘦肉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質 |
C、淀粉、纖維素、乳糖的最終水解產物都是葡萄糖 |
D、構成DNA的單體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決定了蛋白質的多樣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若用Ti質粒作為抗旱基因的載體,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應該在T-DNA片段內,且要保證復制起始點和用于轉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壞 |
B、將重組Ti質粒導入土壤農桿菌中時,可以用Ca2+處理細菌 |
C、用含有重組Ti質粒的土壤農桿菌去感染植物細胞,可以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成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 |
D、若能夠在植物細胞中檢測到抗旱目的基因,則說明該基因工程項目獲得成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圖甲所示為染色體DNA上的基因表達過程,需要多種酶參與 |
B、紅霉素影響核糖體在mRNA上的移動,故影響基因的轉錄過程 |
C、圖甲所示過程為圖乙中的①②③過程 |
D、圖乙中涉及堿基A與U配對的過程為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