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營養結構變得比原來復雜 | B. | 發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 ||
C. | 演替方向不受人類的影響 | D. | 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下降 |
分析 1、群落的演替:
①定義: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②類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過程: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頂級群落)(缺水的環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階段).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發芽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
③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2、生態系統中的組成成分越多,營養結構就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其抵抗力穩定性就越強,相反的其恢復力穩定性就越弱.
解答 解:A、某河流經過治理,河水逐漸由黑變清,一些水生植物和魚類開始出現,說明營養結構變得比原來復雜,A正確;
B、某河流經過治理,河水逐漸由黑變清,一些水生植物和魚類開始出現,說明發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錯誤;
C、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C錯誤;
D、某河流經過治理,河水逐漸由黑變清,一些水生植物和魚類開始出現,說明營養結構變得比原來復雜,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上升,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群落的演替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的組織液、血液再加上淋巴就組成人體內環境 | |
B. | 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可以促進圖中4過程 | |
C. | 糖尿病患者由于原尿中葡萄糖不能被完全重復吸收,從而導致尿液量增加 | |
D. | 過程1、3、4都發生在細胞外液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丙酮酸可以通過線粒體膜進入線粒體 | |
B. | 無氧呼吸只在細胞質基質釋放少量能量 | |
C. | 有氧呼吸產生的[H]將氧還原成水 | |
D. | 產生的能量全部儲存在ATP分子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 植物激素及處理濃度(μM) | 根伸長區細胞長度(μm) |
1 | 對照 | 175.1 |
2 | 0.20ACC | 108.1 |
3 | 0.05IAA | 91.1 |
4 | 0.20ACC+0.05IAA | 4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突觸中信號傳遞方向是b→a | B. | ①表示突觸小泡,內含神經遞質 | ||
C. | ②表示突觸間隙,內含有組織液 | D. | ③表示突觸前膜,含有遞質受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長翅與殘翅、直翅與彎翅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 |
B. | 該昆蟲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產生的精細胞的基因型一定有AbD | |
C. | 該昆蟲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移向細胞同一極的基因有AabbDd | |
D. | 該昆蟲符合AabbDd$\stackrel{①}{→}$形成各種配子$\stackrel{②}{→}$雌雄配子隨機結合$\stackrel{③}{→}$子代9種基因型$\stackrel{④}{→}$4種表現型,且自由組合定律發生于②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脂質不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 | B. | 蛋白質是生物體主要的能源物質 | ||
C. | 核酸是生物體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 | D. | 糖類不參與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膜內電流由未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 | |
B. | 膜外電流由興奮部位流向非興奮部位 | |
C. | 興奮的傳導方向是軸突→另一個細胞的樹突或胞體 | |
D. | 神經纖維在未受到刺激時,膜內為正電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三倍體的體細胞中最多含有三個染色體組 | |
B. | 三倍體生物不能形成配子 | |
C. | 三倍體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 | |
D. | 三倍體生物不會發生基因重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