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細菌和衣藻 | B. | 酵母菌和草履蟲 | C. | 鏈球菌和藍藻 | D. | 病毒和藍藻 |
分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綠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及動、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藍藻(如顫藻、發菜、念珠藻)、細菌(如乳酸菌、硝化細菌、大腸桿菌等)、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
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 解:A、細菌是原核生物,衣藻是真核生物,A錯誤;
B、酵母菌和草履蟲都是真核生物,B錯誤;
C、鏈球菌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C正確;
D、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種類,對于此類試題,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屬的類別,特別是原核生物,包括藍藻、細菌、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其中對于細菌的判斷,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桿”、“球”、“螺旋”和“弧”等字樣的都為細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煙臺市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孟德爾在探索遺傳規律時,運用了“假說——演繹法”,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提出問題是建立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的遺傳實驗基礎上的
B.“遺傳因子在體細胞的染色體上成對存在”屬于假說內容
C.“F1(Dd)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屬于推理內容
D.對推理(演繹)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是通過測交實驗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遂寧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據報道,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發現選擇特定的外源DNA片段并將其嵌入到細菌基因組的特定區域,這些片段便可作為一種免疫因子,抵抗DNA裂解酶入侵,此項技術有望解決某些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難題?這種技術所依據的原理是
A.基因突變 B.DNA分子雜交
C.染色體變異 D.基因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16}$ | B. | $\frac{3}{16}$ | C. | $\frac{3}{8}$ | D. | $\frac{9}{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 親本組 | F1的表現型及比例 | |||||
紫花 寬葉 | 粉花 寬葉 | 白花 寬葉 | 紫花 窄葉 | 粉花 窄葉 | 白花 窄葉 | ||
甲 | 紫花寬葉×紫花窄葉 | $\frac{9}{32}$ | $\frac{3}{32}$ | $\frac{4}{32}$ | $\frac{9}{32}$ | $\frac{3}{32}$ | $\frac{4}{32}$ |
乙 | 紫花寬葉×白花寬葉 | $\frac{9}{16}$ | $\frac{3}{16}$ | 0 | $\frac{3}{16}$ | $\frac{1}{16}$ | 0 |
丙 | 粉花寬葉×粉花窄葉 | 0 | $\frac{3}{8}$ | $\frac{1}{8}$ | 0 | $\frac{3}{8}$ | $\frac{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前者與后者都會吸水漲破 | |
B. | 前者膨脹但不會破裂,后者吸水漲破 | |
C. | 前者與后者都會皺縮 | |
D. | 前者不變,后者吸水漲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