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已知初級消費者與次級消費者的個體數分別為 N1、N2,個體平均重量分別為 M1、M2,則下列正確的是( )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6. 人類中有一種性別畸形,其個體的性染色體為XYY,外貌男性,有的有生育能力,智力正常或略 低。假如有一個性染色體為XYY男人與一正常女 性結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該男性產生精子有X、Y和XY三種類型
B. 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現性染色體為XYY孩子的概 率為1/2
C. 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現性別畸形的概率為1/2
D. 所生育的后代智力都低于一般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4. 用達爾文進化學說的觀點來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它們的身體產 生了白色的定向變異
B. 在長期有毒農藥的作用下,害蟲產生了抗藥性
C. 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長期相互 選擇的結果
D. 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前肢和頸去吃樹上的葉子, 因此前肢和頸都很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 (2014 .四川綿陽期末聯考) 某動物園將獅和虎從小 放在一起詞養,并在性成熟時讓其交配繁殖,得到了具有觀賞價值的獅虎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實驗結果說明獅和虎是同一個物種
B. 雜交得到的獅虎獸是一個新的物種
C. 兩只獅虎獸能夠進行交配形成后代
D. 獅虎獸的體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 (2014 •湖南十二校聯考) 下圖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概念圖,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 ①表示生存斗爭,這是生物過度繁殖與有限生存 空間的矛盾體現
B. ②導致③改變的內因是基因突變,外因是自然 選擇
C. ③代表物種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條件是存在生殖 隔離
D. ④指基因、物種、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它們是共同 進化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內蒙古鄂爾多斯西部四校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聯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同學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了神經細胞的神經突觸結構,如圖是某同學按電子顯微鏡掃描圖像繪制的簡圖。關于右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需要能量 ②神經興奮從 B 細胞向A 細胞傳遞
③神經興奮從B細胞向C細胞傳遞 ④神經興奮從C細胞向B細胞傳遞
⑤細胞的突觸小泡中包含著神經遞質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北省百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單倍體經一次秋水仙素處理,對結果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一定是二倍體②不一定是二倍體③多倍體④二倍體或多倍體⑤一定是雜合體⑥可能是純合體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省畢業班第一次診斷性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研究玉米(2n=20)的甜質性狀的遺傳,進行如下實驗(基因用A/a; B/b…表示)。
請根據雜交實驗分析回答:
(1)玉米甜質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 定律,F2中甜玉米的基因型有 種,
甜玉米中基因型與親本相同的占
(2)超甜的基因型是 ,F2出現超甜的原理是
(3)我國科學家成功利用染色體雜交技術,將小麥中的抗病基因R和高產基因H的染色體片段導人多種玉米體細胞,再培育成可育植株,其中一種植株的基因型如下圖。
①該植株自交,減數分裂中A與a所在的染色體因差異較大不能正常聯會,而其它染色體能正常聯會,可觀察到 個四分體;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中最多有 條染色體;減數分裂完成后,可產生_
種基因型的配子。
②若各種配子的形成概率及活性相等,產生的子代均正常發育,則該植株自交,子代表現為抗病、高產、超甜的概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陜西漢中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2中甲表示某種植物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乙表示該植物葉肉細胞的部分結構(圖中M和N代表兩種氣體)。據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注:不考慮無氧呼吸) ( )
A.甲圖中的縱坐標數值即為乙圖中的m3
B.在甲圖中的a點時,乙圖中不存在的過程是m3、m4、n3、n4
C.在甲圖中c點時,乙圖中不存在的過程是m2、m3、n2、n3
D.甲圖中e點以后,乙圖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