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子代噬菌體中不能檢測出35S標記的蛋白質(zhì) | |
B. | 實驗中攪拌是為了裂解細菌和釋放噬菌體 | |
C. | 實驗結(jié)果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 |
D. | 用35S和32P的培養(yǎng)基分別培養(yǎng)噬菌體 |
分析 1、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xué)成分)→組裝→釋放.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該實驗的結(jié)論:DNA是遺傳物質(zhì).
解答 解:A、由于含35S標記的蛋白質(zhì)外殼沒有進入細菌,所以實驗中細菌裂解釋放出的噬菌體不能檢測出35S標記的蛋白質(zhì),A正確;
B、實驗過程中,攪拌的目的是為了蛋白質(zhì)外殼與噬菌體分離,B錯誤;
C、該實驗只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而沒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C錯誤;
D、噬菌體是病毒,不能獨立在培養(yǎng)基上生存,所以不能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的結(jié)構(gòu)特點;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而蛋白質(zhì)外殼留在外面;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現(xiàn)象及結(jié)論.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乙雜交產(chǎn)生的F1減數(shù)分裂都正常 | |
B. | 甲、乙l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順序相同 | |
C. | 丙中①過程,可能是發(fā)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易位 | |
D. | 丙中①②所示變異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zhì)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或RNA | |
B. | 遺傳物質(zhì)的多樣性取決于堿基的數(shù)目和種類 | |
C. | 對于具有細胞結(jié)構(gòu)的生物而言,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yīng)的DNA片段 | |
D. | 真核生物的基因都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①③ | |
B. | ②④都具雙層膜,都能進行能量交換 | |
C. | 觀察活細胞中的②常用甲基綠染液進行染色 | |
D. | ①與③之間可以通過“出芽”形式進行轉(zhuǎn)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骨架:脂肪、蛋白質(zhì)、糖類 | B. | 染色體:核糖核酸、蛋白質(zhì) | ||
C. | 核糖體:核糖核酸、蛋白質(zhì) | D. | 中心體:蛋白質(zhì)、磷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利用普通小麥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出的植株是三倍體個體 | |
B. | 單倍體小麥體細胞含有一個染色體組 | |
C. | 小麥的一個染色體組包含7條染色體普通小麥的任何細胞都含有6個染色體組 | |
D. | 小麥的一個染色體組包含7條染色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