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圖,可知①是獲取目的基因,②是構建基因表達載體,③導入目的基因,④用目的農桿菌感染植物細胞,并轉化目的基因,⑤是脫分化,⑥是再分化,⑤⑥是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將細胞培養成完整植株的過程.
解答 解:(1)①過程表示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PCR技術中利用高溫解鏈,因此不需要解旋酶,但是需要熱穩定性的DNA聚合酶.
(2)步驟③中將重組質粒導入農桿菌,一般用Ca2+處理農桿菌,使其變為感受態,易吸收周圍環境中的DNA分子.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等.
(3)外植體培養成為試管苗常采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該技術能夠體現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的,步驟⑤⑥分別表示脫分化、再分化.
(4)用兩種限制酶XbaI和SacI(兩種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獲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
甲、該Ti質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點,且用這兩種酶切割可將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甲正確;
乙、該Ti質粒中不含限制酶SacI的切割位點,乙錯誤;
丙、該Ti質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點,但用這兩種酶切割不會將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丙錯誤;
丁、該Ti質粒中不含限制酶XbaI的切割位點,丁錯誤.
故選:甲.
(5)為了確定抗旱轉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旱基因(TSOD基因、目的基因)作探針進行分子水平鑒定,再移栽到干旱土地中進行個體水平鑒定棉花植株的抗旱性.
故答案為:
(1)PCR技術 熱穩定DNA聚合酶
(2)Ca2+(或CaCl2) 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槍法)
(3)植物組織培養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脫分化 再分化
(4)甲
(5)抗旱基因(TSOD基因、目的基因) 移栽到干旱土地中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操作步驟,掌握各步驟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經復制后染色體數量是之前的二倍 | |
B. | 細胞中b、d過程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 | |
C. | 細胞中a過程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 | |
D. | 細胞中c過程發生在細胞有絲分裂后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發生細胞質壁分離現象時,表皮細胞的液泡為紅色 | |
B. | 發生細胞質壁分離復原現象時,表皮細胞內的無色區域變大 | |
C. | 用不同濃度的胭脂紅溶液處理細胞后,均能觀察到質壁分離和復原現象 | |
D. | 當質壁分離不能復原時,細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過程中用到的動物細胞工程技術有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融合等 | |
B. | 去掉受體卵母細胞的核的目的是使核移植動物的遺傳物質幾乎全部來自有利用價值的動物提供的細胞 | |
C. | 核移植的供體細胞一般都選傳代10代~50代左右的細胞 | |
D. | 該技術下生出的犢牛并不是供體動物100%的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培養液中酵母菌的種群數量在培養早期類似“J”型增長 | |
B. | 當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其年齡組成為穩定型 | |
C. | de段種群的增長速率為負值,其主要原因是營養物質的缺乏 | |
D. | 本實驗中不存在對照,酵母菌個體數常用抽樣檢測法獲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PCR擴增的操作步驟依次是:高溫變性、中溫復性、低溫延伸 | |
B. | 上述過程需要使用的工具酶之一是RNA聚合酶 | |
C. | PCR技術中以核糖核苷酸為原料,以指數方式擴增 | |
D. | SRY探針能與雄性胚胎樣品中DNA配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測定土壤樣品中的細菌數目,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菌落計數 | |
B. | 酵母菌發酵過程產生的酒精,對其他微生物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
C. | 在對微生物進行培養前,需要對微生物和培養基進行滅菌 | |
D. | 分離能分解尿素的細菌,要以尿素作為培養基中唯一的氮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