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的神經元內、外Na+濃度分別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電位由內負外正轉變為內正外負過程中有Na+流入細胞,膜電位恢復過程中有Na+排出細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Na+流入是被動運輸、排出是主動運輸 |
B.Na+流入是主動運輸、排出是主動運輸 |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動運輸 |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動運輸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易通過肺部進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為空氣污染指數的重要指標。下列有關PM2.5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A.PM2.5進入人體的肺泡中時還沒有進入人體的內環境 |
B.顆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質進入人體血液會導致血漿呈酸性 |
C.PM2.5可能成為過敏原,其誘發的過敏反應屬于免疫異常 |
D.顆粒物進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屬于非條件反射,其中樞不在大腦皮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生物的變異與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有 ( )
A.人類的貓叫綜合征與紅綠色盲產生的機理均為基因突變 |
B.兩條染色體間的交叉互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
C.生物的變異類型中有些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
D.致病基因是導致人類遺傳病的根本原因,患者體內均含有致病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利用新鮮綠色菠菜葉為實驗材料,用層析法進行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由于操作不同,得到了以下四種不同的層析結果。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甲可能誤用蒸餾水作提取液和層析液 |
B.乙可能是因為研磨時加入無水乙醇過多 |
C.丙可能是正確操作得到的理想結果 |
D.丁可能是因為研磨時未加入Ca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將切下的燕麥胚芽鞘頂部移到切口一側,置于黑暗條件下,胚芽鞘的生長情況如下圖。這個實驗能夠證實
A.頂端在光下產生某種“影響物” |
B.“影響物”具有促進胚芽鞘生長的效能 |
C.合成“影響物”不需要光 |
D.背光一側“影響物”分布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生長旺盛的菠菜葉肉細胞與衰老的菠菜葉肉細胞相比,下列各項不存在差異的是( )
A.線粒體的數量 | B.核內DNA分子的含量 |
C.自由水與結合水的含量之比 | D.mRNA的含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乙肝病毒是一種約由3200個脫氧核苷酸組成的雙鏈DNA病毒,這種病毒的復制方式比較特殊,簡要過程如下圖所示。以下相關分析合理的是( )
A.①表示復制過程,與DNA解旋酶、DNA聚合酶有關 |
B.②表示表達過程,與RNA聚合酶有關 |
C.③表示轉錄過程,與轉錄本科有關 |
D.①過程需要的原料為核糖核苷酸,③過程需要的原料為脫氧核糖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有種細菌會在人類的細胞之間快速轉移,使人患腦膜炎。其原因是該菌的一種名為InIC
的蛋白可通過阻礙人類細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細胞膜更易變形而有利于細菌的轉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內質網的加工 |
B.該菌使人類細胞發生變形,說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
C.該菌在人類的細胞之間快速轉移依賴于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
D.該菌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Jason DeJong近來研究發現了一種被稱為巴氏芽孢桿菌的細菌,這種細菌能使方解石(碳酸鈣)沉積在沙礫周圍,從而將它們膠合固定在一起。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向松散液態的沙礫中注射培養的細菌、附加營養和氧氣,這些松散液態的沙礫就能轉化為固態。固態的沙礫有助于穩固地球從而達到預防地震的目的。下列有關巴氏芽孢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巴氏芽孢桿菌沒有染色體 |
B.巴氏芽孢桿菌有核膜 |
C.巴氏芽孢桿菌的細胞呼吸類型為厭氧型 |
D.巴氏芽孢桿菌無核膜,也無細胞器,但能進行需氧呼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