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英國科學家虎克最終建立了細胞學說
B.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的發現者和命名者
C.德國科學家魏爾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
D.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西安第七十中學高一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假若某蛋白質分子由n個氨基酸構成,它們含有3條多肽鏈,則它們具有的肽鍵數和R 基團數分別是( )
A、n個和n個
B、n-3個和n個
C、n個和n-3個
D、n-3個和n-3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西安第七十中學高一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三大有機物的鑒定實驗,正確的是( )
A.通過高倍顯微鏡可以看到花生切片中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的油脂顆粒
B.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A液與B液要先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且必須現配現用
C.西瓜汁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作鑒定還原糖的材料
D.將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與斐林試劑混合,靜置一段時間后就會出現磚紅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西安第七十中學高一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擬核與細胞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擬核與細胞核的主要區別是前者無核膜
B.擬核包含一個環狀DNA分子
C.擬核中的DNA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體
D.擬核中的DNA和細胞核中的DNA都是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黃石市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多數魚類的體色會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經研究發現,魚類的眼和松果體能感知光照變化而產生興奮,當興奮到達腎上腺時,其分泌的腎上腺素能使體表黑色素細胞的色素顆粒聚集,使體色變淺;而當興奮到達副交感神經時,其神經末梢分泌的乙酰膽堿能使體表黑色素細胞的色素顆粒擴散,使體表顏色加深。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體為 ,其接受刺激產生興奮,興奮部位的膜電位表現為 。腎上腺素能被體表黑色素細胞感知,原因是體表黑色素細胞膜上有 。
(2)乙酰膽堿是一種神經遞質,由此推測,副交感神經末梢與體表黑色素細胞接觸部位類似于 (結構),此處信息傳遞的方向是 (填“雙向”或“單向”)的。
(3)魚體色的調節方式是 。
(4)為驗證腎上腺素和乙酰膽堿對魚體色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請完善下列實驗內容。
實驗對象:體長約10cm左右且體色相近的同種鯽魚若干條。
藥品及用具:魚用生理鹽水、適宜濃度的腎上腺素、乙酰膽堿、注射器等。
實驗步驟:
第一步:將鯽魚平均分成三組,編號為甲、乙、丙,分別放入三個玻璃缸中置于無光處飼養一段時間。
第二步:給甲組鯽魚腹腔中注入2 mL乙酰膽堿,乙組鯽魚腹腔中注入 ,而丙組鯽魚腹腔中注入 作為對照。
第三步:將裝有上述處理后鯽魚的玻璃缸置于 (填“無光”或“有光”)處,約2 h后,觀察比較三組鯽魚體表顏色的變化。
預期實驗結果:甲、乙、丙三組魚的體色由淺到深依次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三畢業班第一次質量檢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小鼠雜交瘤細胞表達的單克隆抗體用于人體試驗時易引起過敏反應,為了克服這個缺陷,可選擇性擴增抗體的可變區基因 (目的基因)后再重組表達。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設計擴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時不必考慮表達載體的序列
B.用PCR 方法擴增目的基因時必須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
C.PCR 體系中一定要添加從受體細胞中提取的DNA 聚合酶
D.一定要根據目的基因編碼產物的特性選擇合適的受體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種,比例為1:1:1:1 | |
B. | F1產生的4種雌、雄配子自由組合 | |
C. | 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數量相等 | |
D. | 必須有足夠數量的F2個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