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1個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1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裂解后釋放的所有噬菌體(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 B.只有35S |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 D.只有32P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如果要研究不同時間同一塊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應設計一個數據收集統計表 |
B.調查土壤動物的物種豐富度可采用樣方法 |
C.豐富度的統計方法通常有兩種: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
D.改變采樣的時間會影響采集到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野生型大腸桿菌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用射線照射野生型大腸桿菌得到一突變株,該突變株在基本培養基上培養時必須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長。對這一實驗結果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野生型大腸桿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
B.野生型大腸桿菌代謝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
C.該突變株可能無法產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
D.該突變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喪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假設一個雙鏈均被32P標記的噬菌體DNA由5 000個堿基對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堿基的20%。用這個噬菌體侵染只含31P的大腸桿菌,共釋放出100個子代噬菌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過程至少需要3×105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
B.噬菌體增殖需要細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
C.含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1∶49 |
D.該DNA發生突變,其控制的性狀即發生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人類對遺傳物質本質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孟德爾發現遺傳因子并證實了其傳遞規律和化學本質 |
B.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比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更具說服力 |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雙螺旋結構中嘧啶數不等于嘌呤數 |
D.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說明所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雄蛙的一個體細胞經有絲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C1、C2),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S1、S2),比較C1與C2,S1與S2細胞核中DNA數目及其貯存的遺傳信息,正確的是( )
A.DNA數目C1與C2相同,S1與S2不同 |
B.遺傳信息C1與C2相同,S1與S2不同 |
C.DNA數目C1與C2不同,S1與S2相同 |
D.遺傳信息C1與C2不同,S1與S2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被標記的某動物的睪丸細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別標記為紅、黃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別標記為藍、綠色。①③細胞都處于染色體向兩極移動的時期。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 )
A.①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
B.③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1個
C.②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
D.圖中精細胞產生的原因是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異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定向變異 |
B.物種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
C.生物多樣性是共同進化的結果 |
D.隔離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對某種遺傳病在雙胞胎中共同發病率的調查結果。a、b分別代表異卵雙胞胎和同卵雙胞胎中兩者均發病的百分比。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同卵雙胞胎比異卵雙胞胎更易同時發病 |
B.同卵雙胞胎同時發病的概率受非遺傳因素影響 |
C.異卵雙胞胎中一方患病時,另一方可能患病 |
D.同卵雙胞胎中一方患病時,另一方也患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