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NA可以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
B、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
C、DNA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狀 |
D、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t2-t3時間內甲種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B、t3~t5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組成不同 |
C、t3時甲的種群密度最小,t4時乙的種群密度最大 |
D、若乙種群為某種害蟲,則在t4時防治的效果最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若用Ti質粒作為抗旱基因的載體,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應該在T-DNA片段內,且要保證復制起始點和用于轉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壞 |
B、將重組Ti質粒導入土壤農桿菌中時,可以用Ca2+處理細菌 |
C、用含有重組Ti質粒的土壤農桿菌去感染植物細胞,可以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成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 |
D、若能夠在植物細胞中檢測到抗旱目的基因,則說明該基因工程項目獲得成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組別 | 注射前 | 注射后 |
胰島素組 | 6.20 | 3.27 |
腎上腺素組 | 6.20 | 11.98 |
A、激素注射前幾小時,家兔需禁食處理 |
B、兩組家兔的生理狀況應完全相同 |
C、僅用一組家兔也可完成該實驗目的 |
D、胰島素和腎上腺素表現為協同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是“性狀是由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 |
B、為了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 |
C、孟德爾依據減數分裂的相關原理迸行“演繹推理”的過程 |
D、測交后代性狀比為1:1可以從細胞水平上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①⑦⑧ | B、①②⑤⑥ |
C、③④⑦ | D、①②⑥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圖甲所示為染色體DNA上的基因表達過程,需要多種酶參與 |
B、紅霉素影響核糖體在mRNA上的移動,故影響基因的轉錄過程 |
C、圖甲所示過程為圖乙中的①②③過程 |
D、圖乙中涉及堿基A與U配對的過程為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著絲點分裂發生在末期 |
B、成人體內保留的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都是干細胞 |
C、人體內凋亡的細胞不一定都受基因調控 |
D、人體癌細胞中的核基因與正常細胞中的核基因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項目 | COD (mg/L) |
BOD (mg/L) |
總氮量 (mg/L) |
進水 | 750 | 360 | 700 |
出水 | 150 | 50 | 25 |
A、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低 |
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體富營養化程度 |
C、群落結構多樣有利于生態系統穩態的維持 |
D、物質的分解只依靠厭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