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圖中在生物膜上發生的生理過程有③和④,B和D代表的物質相同 | |
B. | 乙圖中B點時葉肉細胞中O2的移動方向剛好與甲圖中的O2從④→③過程相對應 | |
C. | 乙圖中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圖中B、D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與消耗有機物的量相等 | |
D. | 根據乙圖分析,溫室栽培該植物,為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應控制的最低溫度為20℃ |
分析 1、據圖分析:圖甲中,1為呼吸作用第一階段,2為呼吸作用第二階段,3為呼吸作用第三階段,4、5分別為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A為丙酮酸,B為還原氫,C為ADP和磷酸,D為D為ATP和[H].圖乙中,CD段光合速率最大即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量+黑暗中釋放二氧化碳量的值最大.
2、植物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進行水的光解,產生ATP和[H],同時釋放氧氣,ATP和[H]用于暗反應階段三碳化合物的還原,細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為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圖甲中,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反應場所在線粒體內膜,④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反應場所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物質A表示丙酮酸,B表示[H],C表示ADP,D表示ATP和[H],A錯誤;
B、乙圖中B點時,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的二倍,葉肉細胞中O2的移動方向除移向線粒體外還向外界環境釋放,B錯誤;
C、乙圖中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圖中B、D兩點凈光合量等于呼吸作用量,光合作用的總量等于呼吸作用的兩倍,C錯誤;
D、據乙圖分析,溫室栽培該植物,為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應該保持植物的凈光合積累量是最大的,分析圖乙可知,在溫度為20度時,光合作用的凈積累量最大,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長,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能用數學方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以及數據處理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碘在海帶細胞中的濃度遠高于海水中體現了細胞膜的功能特點 | |
B. | 細胞膜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 |
C. | 細胞內ATP的合成過程只能在生物膜上完成 | |
D. | 細胞膜上蛋白質種類和數量的多少決定其功能的復雜程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啟動該過程必需的有機物①能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紫色 | |
B. | ⑤和ATP中所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 |
C. | 在合成人體該過程消耗的ATP時所需能量可由淀粉、蛋白質、脂肪氧化分解提供 | |
D. | 核內形成的④需通過兩層生物膜才能與細胞質中的核糖體結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過程Ⅰ消耗水,過程Ⅱ產生水 | |
B. | 圖中過程Ⅰ與Ⅱ反應迅速,體現酶的專一性 | |
C. | 圖中過程Ⅰ為水解過程,釋放的能量用于碳反應 | |
D. | 圖中過程Ⅱ可在線粒體、葉綠體和細胞溶膠中進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A指導合成的酶發揮作用的場所最可能是液泡 | |
B. | 親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F1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 | |
C. | F2中白色:紫色:紅色:粉紅色的比例為4:3:6:3,F2中自交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的植株占$\frac{3}{8}$ | |
D. | 若研究人員用兩種不同花色的植株雜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種花色,則子代中新出現的兩種花色及比例為紅色:白色=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過程①表示光反應,過程②表示暗反應 | |
B. | 過程③只發生在線粒體中,每一階段都有ATP和熱能的產生 | |
C. | 過程②需要NADPH和ATP提供還原性氫和能量 | |
D. | 過程④可以發生在細胞核、細胞器、細胞質基質等部位;但在有光的情況下一般不發生在葉綠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桑格和尼克森指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 | |
B. | 歐文頓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上鋪成單分子層 | |
C. | 切赫和奧特曼發現少數以核糖核苷酸為基本單位的物質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 |
D. | 德國的施萊登、施旺最初提出的細胞學說,認為所有細胞都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西桂林一中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孟德爾的雜交實驗:
實驗一:用高莖和矮莖豌豆進行的雜交實驗,主要操作過程如右圖,
(1)豌豆的高莖和矮莖是一對 性狀,圖中父本表現為 莖。
(2)孟德爾發現F1豌豆均為高莖,自交后F2中高莖與矮莖的比例為 。這種在F2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做 。
(3)孟德爾用F1豌豆和 豌豆雜交,證明了F1是雜合子。
實驗二: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豌豆為閉花受粉的植物,進行雜交時,需要先在花蕾期除去母本的 ,待花成熟后再進行 。
(2)用純種黃色圓粒和純種綠色皺粒作為親本進行雜交,F1為黃色圓粒,F1自交產生的F2中出現不同于親本的新類型占F2總數的數量比為________,F2中基因型有__________種。
(3)F1與表現型為__________的個體進行雜交,可以獲得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四種表現型的后代,其數量比接近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