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代號 | 部分特征 |
A | 單質為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
B | 基態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nsnnpn |
C | 與元素E處于同一周期且電負性僅次于E |
D | 位于第三周期且第一電離能最小 |
E | 雙原子分子單質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85g/L |
F | 生活中常用的金屬,在空氣中表面通常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
分析 單質A為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則A為H元素;B基態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nsnnpn,s能級容納2個電子,則n=2,故B為碳元素;E的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85g/L,則其摩爾質量=1.4285g/L×22.4L/mol=32g/mol,則E為O元素;C與元素E處于同一周期且電負性僅次于E,則C為N元素;D位于第三周期且第一電離能最小,則D為Na;F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屬,在空氣中表面通常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則F為Al.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徑減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徑增大;同周期隨原子序數增大,元素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氮元素原子2p能級未半滿穩定狀態,能量較低,第一電離能高于同周期相鄰元素的;(2)A、D、E中的某些元素間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其中有一種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極性共價鍵的為NaOH,由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構成;F的氧化物為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與水;
的離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3)由A和C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其中一種為六原子化合物甲為N2H4,甲可用作發射衛星時的燃料,用NO2為氧化劑時,這兩種物質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蒸氣.
已知:①N2(g)+2O2(g)═2NO2(g)△H1=+67.7kJ•mol-1
②N2H4(g)+O2 (g)═N2(g)+2H2O(g)△H2=-534kJ•mol-1
根據蓋斯定律,②×2-①得:2N2H4(g)+2NO2(g)=3N2(g)+4H2O(g);
(4)根據方程式計算平衡時各組分物質的量,進而計算氨氣體積分數;
若在恒溫恒壓的實驗條件下,若改為加入2molN2和10molH2,要求平衡后NH3的質量分數與原平衡相同,為等效平衡,滿足氮氣與氫氣的起始投料比為1:4.
解答 解:單質A為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則A為H元素;B基態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nsnnpn,s能級容納2個電子,則n=2,故B為碳元素;E的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85g/L,則其摩爾質量=1.4285g/L×22.4L/mol=32g/mol,則E為O元素;C與元素E處于同一周期且電負性僅次于E,則C為N元素;D位于第三周期且第一電離能最小,則D為Na;F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屬,在空氣中表面通常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則F為Al.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徑減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徑增大,故原子半徑Na>N>O,同周期隨原子序數增大,元素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氮元素原子2p能級未半滿穩定狀態,能量較低,第一電離能高于同周期相鄰元素的,故第一電離能N>O>C,
故答案為:Na>N>O;N>O>C;
(2)A(H)、D(Na)、E(O)中的某些元素間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其中有一種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極性共價鍵的為NaOH,其電子式為;F的氧化物為氧化鋁,既可以和強酸反應也可以和強堿反應,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故答案為:;Al2O3+2OH-=2AlO2-+H2O;
(3)由A和C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其中一種為六原子化合物甲為N2H4,甲可用作發射衛星時的燃料,用NO2為氧化劑時,這兩種物質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蒸氣.
已知:①N2(g)+2O2(g)═2NO2(g)△H1=+67.7kJ•mol-1
②N2H4(g)+O2 (g)═N2(g)+2H2O(g)△H2=-534kJ•mol-1
根據蓋斯定律,②×2-①得: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 kJ•mol-1,
故答案為: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 kJ•mol-1;
(4)已知初始加入1molN2和4molH2,且達到平衡后生成amolNH3,則:
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1 4 0
變化量(mol):0.5a 1.5a a
平衡量(mol):1-0.5a 4-1.5a a
則達到平衡后,NH3在混合氣體中的體積分數為$\frac{amol}{(1-0.5a+4-1.5a+a)mol}$=$\frac{a}{5-a}$;
若在恒溫恒壓的實驗條件下,若改為加入2molN2和10molH2,要求平衡后NH3的質量分數與上次相同,為等效平衡,滿足氮氣與氫氣的起始投料比為1:4,設加入氨氣為xmol,則(2+0.5x):(10+1.5x)=1:4,解得x=4,
故答案為:$\frac{a}{5-a}$;4.
點評 本題考查結構性質位置關系應用、化學平衡有關計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元素周期律等,明確元素種類是關鍵,注意同周期第一電離能異常情況.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成陰、陽離子 | |
B. | 在溶液中,導電能力強的電解質是強電解質 | |
C. | 純凈的強電解質在液態時,有的導電,有的不導電 | |
D. | 對同一弱電解質來說,當溶液的溫度和濃度不同時,其導電能力也不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光導纖維和計算機芯片的材料都是二氧化硅 | |
B. | 蛋白質只含C、H、O、N四種元素 | |
C. | 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 |
D. | 液溴易揮發,在存放液溴的試劑瓶中應加水“液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氣體B一定是NH3 | |
B. | 白色沉淀一定是Al(OH)3 | |
C. | 溶液中一定存在Al3+、Fe2+、NH4+、NO3- | |
D. | 溶液中一定不存在大量的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容器 | 容積/L | 溫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 | 平衡常數 | |
C(s) | H2O(g) | H2(g) | |||||
甲 | 2 | T1 | 2 | 4 | 3.2 | 3.5 | K1 |
乙 | 1 | T2 | 1 | 2 | 1.2 | 3 | K2 |
A. | T1<T2 | |
B. | K2=1.35 mol•L-1(或K2=1.35) | |
C. | 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保持不變 | |
D. | 乙容器中,當反應進行到1.5 min時,n(H2O)=1.4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11.2L苯含有的分子數為0.5NA | |
B. | 3.2gCH4含有的化學鍵數為0.4NA | |
C. | 足量的O2與1molNa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NA | |
D. | 25℃時,1.0LpH=13的Ba(0H)2溶液中含有的0H-數為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