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濃硫酸起到了催化作用和吸水作用;
(2)飽和碳酸鈉溶液與乙酸反應除去乙酸、同時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根據導管伸入液面下可能發生倒吸分析;
(3)液體加熱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
(4)①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
②分離沸點不同且互溶的液體用蒸餾操作;Y為乙酸鈉、碳酸鈉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乙醇的沸點較低;
③Z中的乙酸鈉與酸反應生成乙酸;
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
解答 解:(1)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需濃硫酸作催化劑,該反應為可逆反應,濃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動,濃硫酸的作用為催化劑,吸水劑,
故答案為:催化劑;吸水劑;
(2)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目的是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使之轉化為乙酸鈉溶于水中,便于聞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層得到酯;導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導管要插在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發生倒吸,
故答案為:飽和碳酸鈉溶液;防止倒吸;
(3)液體加熱要加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
故答案為:防止暴沸;
(4)①分離乙酸乙酯時先將盛有混合物的試管充分振蕩,讓飽和碳酸鈉溶液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使之轉化為乙酸鈉溶于水中,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靜置分層后取上層得乙酸乙酯,
故答案為:分液;
②分離沸點不同且互溶的液體用蒸餾操作,Y為乙酸鈉、碳酸鈉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乙醇的沸點較低,因此W為乙醇,
故答案為:蒸餾;乙醇;
③Z中的乙酸鈉與酸反應方可生成乙酸,
故答案為:A.
④W為乙醇,乙醇發生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故答案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點評 本題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備,涉及酯化反應的制備反應裝置,反應條件,反應特征等分析判斷、分離混合物的操作步驟和方法選擇和實驗評價的分析等方面,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應①和②互為可逆反應 | B. | X元素可能為鋁 | ||
C. | X元素可能是金屬,也可能是非金屬 | D. | 反應①和②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NaOH溶液中混有Ba(OH)2 (CuSO4) | B. | Cu(NO3)2中混有AgNO3 (Cu粉) | ||
C. | CO中混有CO2(熾熱的炭) | D. | CO2中混有HCl氣體 (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烷烴名稱 | 乙烷 | 丙烷 | 丁烷 | 戊烷 |
沸點(℃) | -88.6 | -42.1 | 36.1 | |
燃燒熱(kJ•mol-1) | 1560.7 | 2877.6 | 3535.6 |
A. | 丁烷的沸點有可能在0℃以下 | |
B. | 上述四種烷烴中戊烷最容易液化,打火機中所用的燃料就是戊烷 | |
C. | 丙烷完全燃燒生成4mol氣態水,所放出的熱量小于2877.6kJ | |
D. | 烷烴的含碳量越高,其燃燒熱值也就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熱后,再用NaOH中和,并做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實驗--檢驗淀粉是否水解 | |
B. | 向1-溴丙烷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再滴加硝酸銀和稀硝酸溶液--檢驗有機物中是否含有溴元素 | |
C. | 向米湯中加入含碘的食鹽,觀察是否有顏色的變化--檢驗含碘食鹽中是否含碘酸鉀 | |
D. | 向含苯酚的苯溶液中滴加濃溴水,過濾--除去苯中的苯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000 ml | B. | 500 ml | C. | 1500 ml | D. | 100 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