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編號 | NaOH溶液的濃度 (mol/L) | 滴定完成時,NaOH溶液滴入的體積(mL) | 待測鹽酸溶液的體積 (mL) |
1 | 0.10 | 22.62 | 20.00 |
2 | 0.10 | 22.72 | 20.00 |
3 | 0.10 | 22.80 | 20.00 |
分析 (1)①根據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步驟完成;
②根據正確稱量0.4克氫氧化鈉固體所需儀器進行解答;
(2)①根據指示劑為酚酞,滴定結束前溶液為無色,滴定結束時溶液變成紅色進行判斷滴定終點;
②根據滴定消耗的標準液的體積判斷數據的有效性,然后計算出標準液的平均體積,最后根據標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計算出該鹽酸的濃度;
③根據正確排去堿式滴定管中氣泡的方法進行分析;
④根據操作對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的影響分析能夠導致測定結果偏高的選項.
解答 解:(1)①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標準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冷卻后)轉移→洗滌(并將洗滌液移入容量瓶)→定容→搖勻→將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試劑瓶中,貼上標簽,
故答案為:轉移;定容;搖勻;
②稱量0.4克氫氧化鈉固體所需儀器,需要稱量儀器天平(帶砝碼、鑷子);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應該放在燒杯中稱量;還需要取氫氧化鈉的儀器藥匙,
故答案為:燒杯(或表面皿);藥匙;
(2)①滴定結束前鹽酸中滴入酚酞,溶液為無色,滴定結束時氫氧化鈉過量,溶液變成紅色,所以滴定終點現象為:最后一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溶液由無色恰好變成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故答案為:最后一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溶液由無色恰好變成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②三次滴定數據都是有效的,消耗標準液的平均體積為:$\frac{22.62+22.72+22.80}{3}$mL=22.713mL,
該鹽酸的濃度為:c(HCl)=$\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frac{0.1mol/L×0.022713L}{0.02L}$≈0.11mol/L,
故答案為:0.11mol/L;
③堿式滴定管裝滿溶液后,用拇指和食指拿住玻璃球所在部位并使乳膠管向上彎曲,出口管斜向上,然后在玻璃球部位側面迅速捏橡皮管,使溶液從管口噴出,所以丙正確,
故答案為:丙;
④A、滴定終點讀數時俯視讀數,導致消耗標準液的體積讀數偏低,根據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可知,測定結果偏低,故A錯誤;
B、堿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消失,則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大,根據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可知,測定結果偏高,故B正確;
C、錐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對標準液的物質的量不影響,滴定時對標準液的體積沒有影響,則測定結果不變,故C錯誤;
D、錐形瓶水洗后用待測稀鹽酸溶液潤洗,則錐形瓶中鹽酸的物質的量偏大,在滴定時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大,根據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可知,測定結果偏高,故D正確;
E、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測稀鹽酸溶液潤洗,會導致鹽酸濃度偏低,滴定時消耗的NaOH體積偏小,根據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可知,測定結果偏低,故E錯誤;
故答案為:BD.
點評 本題考查中和滴定操作,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把握實驗基本方法,能會分析導致誤差的不當操作,注意把握實驗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元素 | 相關信息 |
X | X的基態原子核外3個能級上有電子,且每個能級上的電子數相等 |
Y | 常溫常壓下,Y單質是淡黃色固體,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積 |
Z | Z和Y同周期,Z的電負性大于Y |
W | W的一種核素的質量數為63,中子數為3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