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組同學欲探究0.1 mol/L Fe3+溶液與 0.1 mol/L S2-溶液的反應。小組同學先進行理論預測,提出如下三種可能:
a.Fe3+與 S2-發生復分解反應
b.Fe3+與 S2-發生 反應
c.Fe3+與 S2-發生互促水解反應
(1)依據預測a 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將預測b補充完整 ,說明預測依據 。
在進行實驗驗證前,先進行資料收集,得到如下信息:
物質 | 顏色 | 水中溶解性 |
Fe2S3 | 黑色 | 難溶于水 |
FeS | 黑褐色 | 難溶于水 |
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 操作 | 現象 | 備注 |
1 | 向2 mL 0.1 mol/L氯化鐵溶液中逐滴滴入3滴0.1 mol/L 硫化鈉溶液 | 產生黑色沉淀, 立即變為黃色沉淀,未見其它明顯現象 | 自始至終都未見紅褐色沉淀 |
2 | 繼續滴加3滴0.1 mol/L 硫化鈉溶液 | 同上 | |
3 | 繼續滴加0.1 mol/L 硫化鈉溶液至過量 | 產生黑色沉淀,振蕩后靜置,未發現明顯變化 |
(3)寫出黑色沉淀轉變為黃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
為進一步探究反應實質,該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 操作 | 現象 |
4 | 向2 mL 0.1 mol/L硫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入3滴0.1 mol/L 氯化鐵溶液 | 產生黑色沉淀,未見其它明顯現象 |
5 | 繼續滴加3滴0.1 mol/L 氯化鐵溶液 | 同上 |
6 | 繼續滴加0.1 mol/L 氯化鐵溶液至過量 | 同上 |
(4)步驟4與步驟1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5)有同學認為步驟3中產生的黑色沉淀中可能有FeS。請判斷他的想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6)依據以上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廣東省肇慶市高二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對于Ag2S(s) 2Ag+(aq)+ S2-(aq),其Ksp=____________(寫表達式)。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
A.用稀鹽酸洗滌AgCl沉淀比用水洗滌損耗AgCl小;
B.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故物質的溶解都是吸熱的;
C.對于Al(OH)3(s) Al(OH)3(aq)
Al3++3OH-,前者為溶解平衡,后者為電離平衡;
D.除去溶液中的Mg2+,用OH- 沉淀Mg2+ 比用CO32-效果好,說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大;
E.沉淀反應中常加過量的沉淀劑,其目的是使沉淀完全。
(3)自然界原生銅的硫化物經氧化、淋濾作用后重生成CuSO4溶液,當這種溶液流向地殼深層遇到閃鋅礦(ZnS)時,便會慢慢轉化為銅藍(CuS)[已知 Ksp(ZnS)=2.93×10-25、Ksp(CuS)=6.3×10-36],發生這種變化的原理是 。
(4)用右圖裝置,堿性條件下可以電解制備納米Cu2O。反應為:2Cu+H2OCu2O+H2↑,如下圖所示。該電解池的陽極反應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高三1月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化學學科中的平衡理論主要包括: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種,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請回答下列問題:
(1)常溫下,取 pH=2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別加入適量的Zn粒,反應過程中兩溶液的pH變化如右圖所示。則圖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變化的曲線是 填“A”或“B”)。設鹽酸中加入的Zn質量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質量為 m2。 則 m1 m2 ( 選填“<”、“=”、“>”)。[來
(2)在體積為3L的密閉容器中,CO與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升高溫度,K值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在500℃,從反應開始到達到平衡,用氫氣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
(3)某溫度下Ksp[ Mg(OH)2] = 2×10 -11,若該溫度下某MgSO4溶液里c(Mg 2+) =0.002 mol·L-1,如果生成Mg(OH)2沉淀,應調整溶液pH,使之大于 ;該溫度下,在0.20L的0.002mol/LMgSO4溶液中加入等體積的0.10mol/L的氨水溶液,該溫度下電離常數Kb(NH3·H2O)=2×10-5,試計算 (填“有”或“無”) Mg(OH)2沉淀生成?
(4)常溫下,某純堿(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紅色。在分析該溶液遇酚酞呈紅色原因時,
甲同學認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純堿樣品中混有NaOH 所致;乙同學認為是溶液中Na2CO3電離出的CO32-水解所致。
請你設計一個
簡單的實驗方案給甲和乙兩位同學的說法以評判(包括操作、現象和結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豐臺區高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A(g)+B(g) C(g)+D(g)反應的平衡常數和溫度的關系如下:
溫度/ ℃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平衡常數 | 1.7 | 1.1 | 1.0 | 0.6 | 0.4 |
830℃時,向一個2 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2mol的A和0.8mol的B,反應初始4 s內A的平均反應速率v(A)=0.005mol/(L·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4 s時c(B)為0.38 mol/L
B.830℃達平衡時,A的轉化率為20%
C.反應達平衡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
D.1200℃時反應C(g)+D(g) A(g)+B(g)的平衡常數為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豐臺區高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性質的比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
A. 酸性:H2SO4 >HClO B. 金屬性:Na>Mg
C. 堿性:KOH>NaOH D. 熱穩定性:HC1>H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昌平區高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1L 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X(g)和Y(g),發生反應X(g)+Y(g)
M(g)+N(s),所得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 編號 | 溫度/℃ | 起始時物質的量/mol | 平衡時物質的量/mol | ||
n(X) | n(Y) | n(M) | n(N) | ||
① | 800 | 0.10 | 0.40 | 0.080 | 0.080 |
② | 800 | 0.20 | 0.80 | a | a |
③ | 900 | 0.10 | 0.15 | 0.06 | 0.06 |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①中,5min達平衡,用X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X)=0.016mol/(L·min)
B.實驗②中,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12.5
C.實驗②中,達到平衡時,a大于0.16
D.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昌平區高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3.2gO2和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目為0.2NA
B.的醋酸溶液中含有氫離子數目為0.1NA
C.標準狀況下,2.24LCCl4含碳原子數目為0.1NA
D.將5.85 g NaCl固體溶解在100 mL水中,得到溶液中c(Na+)=1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吉林省長春市五縣高二上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工業廢氣H2S經資源化利用后可回收能量并得到單質硫。反應原理為:2H2S(g)+O2(g)=S2(s)+2H2O(l) △H=-632kJ·mol-1。H2S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電極a為電池的負極
B.電極b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O2+4H++4e-=2H2O
C.若電路中通過2mol電子,則電池內部釋放632kJ熱能
D.若有17gH2S參與反應,則會有1molH+經質子膜進入正極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黑龍江、吉林省兩省六校高二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科學家利用太陽能分解水生成的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甲醇,并開發出直接以
甲醇為燃料的燃料電池。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①CH3OH(g)+H2O(g)=CO2(g)+3H2(g) △H=+49.0kJ/mol
②CH3OH(g)+3/2O2(g)=CO2(g)+2H2O(g) △H=-192.9kJ/mol
由上述方程式可知,CH3OH(g)的燃燒熱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92.9kJ/mol。已知水的汽化熱為44 kJ/mol,則表示氫氣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考查溫度對反應的影響,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該反應為________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在T1溫度時,將1 mol CO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閉恒容容器中,充分反應達到平衡后,若CO2轉化率為a,則容器內的壓強與起始壓強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