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①物體射出的光線對人眼刺激越強,人眼感覺物體越亮,物體經過平面鏡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多,人眼感到物體的像越亮.在比較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射出光都對眼睛有刺激,干擾人的視線.
②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確定像的位置是關鍵.像的位置用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來確定.實驗中既能看到物體A的像,又能看到蠟燭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
(2)平面鏡成虛像,虛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反射光線在平面鏡的前面,眼睛觀察時,必須有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要從平面鏡的前面觀察虛像.
用和物體一樣的另一個物體來代替物體,和物體的像進行比較物像大小關系,這種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無論怎樣移動另一支蠟燭都不能與像重合;
(3)從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現象可知能成兩個像,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此題.
(4)要掌握虛像的概念,知道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5)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物像等大、等距、連線與鏡面垂直,據此分析實驗的操作步驟.
解答 解:(1)①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②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平面鏡成的虛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反射光線都在平面鏡的前面,并且眼睛看物體時,一定要有光線進入眼睛,所以眼睛要在平面鏡的前面A側觀察.
實驗時,用和A完全相同的蠟燭B和蠟燭A的像進行比較,是用蠟燭B來代替蠟燭A,直到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改變物距,多次重復以上步驟,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像和物等大.
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蠟燭成的像不與蠟燭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3)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小芳透過玻璃觀察蠟燭A的像時,看到在像B處的后面還有一個較模糊、與像B有部分重疊的像.
(4)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5)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具有普遍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研究像與物體到鏡面距離的普遍規律,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
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因此他們下一步應該進行的操作是:將AA’、BB’、CC’連線,判斷連線是否與鏡面垂直,并且用刻度尺測量和判斷AA’、BB’、CC’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
故答案為:
(1)較黑暗;確定像的位置;
(2)A;像和物等大;玻璃板沒有和桌面垂直;
(3)玻璃板太厚;
(4)不能;
(5)尋找普遍規律; 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AA’、BB’、CC’到鏡面的距離);
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正確分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是中考出題的一個熱點,本題圍繞這個探究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解決辦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釋來考查同學的.
(2)用相同的B蠟燭代替A蠟燭的像,這是一種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在物理上經常用到,例如合力代替幾個分力、總電阻代替各部分電阻等等.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流表、電壓表示數都變大 | B. | 電流表、電壓表示數都變小 | ||
C. | 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變小 | D. | 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通常的心跳頻率約為72Hz | |
B. | 初中生騎自行車上學的速度約為15km/h | |
C. | 人正常交談時的聲音響度約為10dB | |
D. | 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約是15m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