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醫生正在用聽診器為病人診病,聽診器運用了聲音可以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傳遞信息”)道理,來自患者的聲音通過橡皮管傳送到醫生的耳朵,這樣就可以提高聲音的________ .(填“音調”或“響度”)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練習:4.5光的色散同步練習 題型:單選題
彩色電視機畫面上呈現出的各種顏色都是由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這三種顏色是
A. 紅、綠、藍 B. 紅、黃、藍
C. 紅、綠、紫 D. 紅、黃、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 第1節 光的直線傳播同步練習 題型:作圖題
如圖,路燈下站著小明、小芳、小剛三人,請根據小芳和小剛的影長(粗實線為影子),標出圖中路燈燈泡S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 第二章《聲現象》單元同步測試卷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探究聲現象時常用的裝置。
(1)圖中所示的實驗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實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據發生的現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結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 第二章《聲現象》單元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面對面站著也不能交談,這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這說明聲的傳播需要________,采用_________可以使宇航員互相交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 第二章《聲現象》單元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他們,可以發出“1、2、3、4、5、6、7、i”的聲音來。這些聲音產生的原因和決定音調的因素分別是 ( )
A. 水振動,水的高度
B. 水振動,瓶內的高度空氣柱
C. 瓶和瓶內水的振動,水的高度
D. 瓶內空氣振動,瓶內的高度空氣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度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練習:2.1 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題型:綜合題
為探究聲音的反射與吸收特點,小明同學進行以下實驗探究。
(1)在玻璃圓筒內墊上一層棉花,棉花上放一塊機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能清晰地聽見表聲,表聲是通過_____傳播的。
(2)當耳朵水平移動離開玻璃圓筒口一段距離后,如圖甲所示位置,恰好聽不見表聲。
(3)在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安放一塊平面鏡,調整平面鏡的角度直到眼睛能從鏡面里看到表,如圖乙所示,此時耳朵又能清晰地聽見表聲了,說明聲音_____(選填“能”或“不能”)被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測試卷 題型:實驗題
小剛在物理課上學習了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氣流速度三個因素有關。利用星期天休息的時間,他做了一次家庭實驗進行進一步驗證。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然后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
(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________________有關。
(2)通過比較________和________兩圖,可以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3)小剛同學猜想水蒸發的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于是他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圖甲、乙所示)。結果發現圖甲中水先蒸發完,于是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越快。這個結論____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從實驗設計環節來看是因為沒有控制水的__________相同。
(4)請你根據生活經驗提出一個液體蒸發快慢與哪種因素有關的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與________________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練習:第三章 第4節 升華和凝華] 題型:單選題
夏天天氣炎熱,為了防止食物腐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運輸車輛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熱給食品降溫
B. 把食材放在冰塊上,利用冰塊熔化吸熱給食材降溫
C. 給放食材的盒子上蓋上濕毛巾,利用水的升華吸熱給食材降溫
D. 把食物放入冰箱內,利用冷凝劑液化吸熱,使冰箱內部溫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