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的位置;
(2)蠟燭A與B大小相同,B又與A的像大小相同,所以像與物大小相同,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的;
(3)實驗時,應透過玻璃板來觀察物體所成的虛像;
(4)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5)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物像等大;
(6)為減小誤差,測量時要注意各個對應點的連線是否與鏡面垂直、蠟燭和像的位置等細節;
(7)玻璃表面比較光滑,而且是透明的,因此光線射到玻璃上,要發生反射和折射,這兩種光現象都可以使蠟燭成像.
解答 解:(1)為了確定平面成像的位置,實驗中采用透明的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
(2)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的關系.
(3)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蠟燭發出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蠟燭所在這一側;
(4)蠟燭在平面鏡中成虛像,將白紙板放在像的位置,在白紙板上不能成像,在像的一側觀察將看不到燭焰的像.
(5)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小華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將不變;
(6)A、物與像的對應點連線與鏡面不垂直,故本選項錯誤;
B、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近距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遠距離,誤差較大,故本選項錯誤;
C、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近距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近距離,誤差較小,故本選項比較合適
D、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遠距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近距離,誤差較大,故本選項錯誤;
(7)反射是光線到達玻璃板后有一部分被反射到人的眼睛,所以看到1次反射,2次折射是光到了玻璃板后還有一部分光透過玻璃板,而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板后會折射,這是第一次,然后又要從玻璃板另一側出來,又一次折射,所以1次反射,2次折射.
故答案為:(1)位置;(2)大小;(3)A;(4)虛;(5)不變;(6)C;(7)D.
點評 此題的難點在于(5),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距離和像距離鏡面的距離,因為蠟燭位置可以看成是一個⊙,這個小圓靠近鏡面的部分,稱之為最里面,(或離鏡面的最近距離),同理,最外面,(或離鏡面的最遠距離),如圖:
因此解答此題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飯鍋--電流的熱效應 | B. | 發電機--電磁感應 | ||
C. | 電動機--通電導線周圍有磁場 | D. | 驗電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驗電器A、B金屬箔的張角沒有變化 | |
B. | 驗電器A的金屬箔張開的角度減少,B的金屬箔由閉合變為張開 | |
C. | 驗電器A的金屬箔閉合,B金屬箔的張角沒有變化 | |
D. | 驗電器A的金屬箔的張角沒有變化,B的金屬箔由閉合變為張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次數 | 動力F1/N | 動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5 | 10 | 3.0 | 5 |
2 | 1.0 | 20 | 2.0 | 10 |
3 | 1.0 | 30 | 2.0 | 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