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ABC中,∠C=Rt∠,AC=8cm,BC=6cm,若動點P從點C開始,
按C→A→B→C的路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2cm,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
(1)當t為何值時,CP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2)當t為何值時,CP把△ABC的面積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3)當t為何值時,△BCP為等腰三角形?
【解析】
(1)在△ABC中,∵∠C=Rt∠,AC=8cm,BC=6cm,
∴AB=10cm,
∴△ABC的周長=8+6+10=24cm,
∴當CP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時,點P在AB上,此時CA+AP=BP+BC=12cm,
∴t=12÷2=6秒;
(2)當點P在AB中點時,CP把△ABC的面積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此時CA+AP=8+5=13cm,
∴t=13÷2=6.5秒;
(3)△BCP為等腰三角形時,分三種情況:
①如果CP=CB,那么點P在AC上,CP=6cm,此時t=6÷2=3秒;
如果CP=CB,那么點P在AB上,CP=6cm,此時t=5.4秒
(點P還可以在AB上,此時,作AB邊上的高CD,利用等面積法求得CD=4.8,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DP=3.6,所以BP=7.2,AP=2.8,所以t=(8+2.8)÷2=5.4秒)
②如果BC=BP,那么點P在AB上,BP=6cm,CA+AP=8+10﹣6=12cm,此時t=12÷2=6秒;
③如果PB=PC,那么點P在BC的垂直平分線與AB的交點處,即在AB的中點,此時CA+AP=8+5=13cm,
t=13÷2=6.5秒;
綜上可知,當t=3秒或5.4秒或6秒或6.5秒時,△BCP為等腰三角形.
【解析】
試題分析:(1)先由勾股定理求出△ABC的斜邊AB=10cm,則△ABC的周長為24cm,所以當CP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時,點P在AB上,此時CA+AP=BP+BC=12cm,再根據時間=路程÷速度即可求解;
(2)根據中線的性質可知,點P在AB中點時,CP把△ABC的面積分成相等的兩部分,進而求解即可;
(3)△BCP為等腰三角形時,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①CP=CB;②BC=BP;③PB=PC.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積.菁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數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1)解方程:(x-3)2-2x(x-3)=0
(2)用配方法確定二次函數y=-x2+5x+3的圖像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啟東市濱海實驗校共同體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質檢數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E為CD上一點,連接AE、BD,且AE、BD交于點F,S△DEF:S△ABF=4:25,則DE:EC= ( )
A.2:5 B.2:3 C.3:5 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重慶市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模擬數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下列多項式分解因式,結果中不含因式x﹣1的是( )
A.x2﹣1 B.x(x﹣2)+(2﹣x) C.x2﹣2x+1 D.x2+2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浙江省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檢測數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CD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則∠CAD=∠CBD.請說明理由:
【解析】
∵CD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 ),
∴AC = BC , =BD( ).
又∵CD= ( ),
∴△ACD ≌ ( ).
∴∠CAD=∠CB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浙江省慈溪市八年級12月評估測試數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現在給出兩個三角形(如圖),請你把圖(1)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把圖(2)分割成三個等腰三角形.(注:要標好每個等腰三角形角度)(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新疆伊寧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A.兩條直角邊對應相等 B.斜邊和一銳角對應相等
C.斜邊和一直角邊對應相等 D.兩個面積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