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請分析下面資料并回答
資料一 幼獅天生的利爪能夠幫助它成功狩獵,本能地突襲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標,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狩獵技巧,還需要不斷實踐以積累經驗。
資料二 當香蕉被掛在高處,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時,它會嘗試著把幾個木箱堆疊起來,然后爬到木箱頂上去摘香蕉。
資料三 小白鼠活動的區域一般只限于隱蔽處,一旦進入空曠的地方就會設法尋找隱身處,表現出特殊的“尋墻行為”。將小白鼠放入迷宮中,小白鼠經過多次“走錯路”,終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實驗發現: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卻要經過多次失敗后才能找到出口。
(1)資料一說明___________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學習行為的優越性在于使動物能夠更好地 ______________。
(2)資料一與資料三從行為獲得途徑來說,幼獅的本能突襲目標與小白鼠的“尋墻行為”都屬于______行為,資料三實驗表明小白鼠的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這都是由動物的___________決定的.
(3)資料二 黑猩猩的這種行為屬于學習行為,幼猩猩要完成這種行為,需要通過________的積累和學習獲得。如果幼小的黑猩猩從小就與成年的黑猩猩隔離,也無法獲得這些行為,可見___________因素對學習行為的獲得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黑猩猩營群體生活,因此也具有________行為。
【答案】先天性 適應復雜環境(或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先天性遺傳物質生活經驗環境社會
【解析】
動物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
(1)資料一說明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學習行為的優越性在于使動物能夠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或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2)資料一與資料三從行為獲得途徑來說,幼獅的本能突襲目標與小白鼠的“尋墻行為”都屬于先天性行為,生來就具有的行為,資料三實驗表明小白鼠的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這都是由動物的遺傳物質決定的。
(3)當香蕉被掛在高處夠不到時,黑猩猩會把幾個木箱堆疊起來,然后爬到木箱頂上去摘香蕉,幼小的黑猩猩和成年黑猩猩的這兩種行為不是生來就有的,是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是學習行為;而其他較低等的動物學不會這些行為,可見學習行為必需建立在遺傳物質的基礎上。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復雜,也就大大增強了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如果幼小的黑猩猩從小就與成年的黑猩猩隔離,也無法獲得這些行為,可見環境因素對學習行為的獲得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資料二 黑猩猩的這種行為屬于學習行為,幼猩猩要完成這種行為,需要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學習獲得。如果幼小的黑猩猩從小就與成年的黑猩猩隔離,也無法獲得這些行為,可見環境因素對學習行為的獲得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黑猩猩營群體生活,因此也具有社會行為。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大豆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表中未涉及的其他條件均適宜).根據實驗回答問題:
組別 | 種子數(粒) | 水分 | 溫度 | 光照 | 萌發數(粒) |
1 | 20 | 不加水 | 25℃ | 有光 | 0 |
2 | 20 | 適量的水 | 25℃ | 有光 | 19 |
3 | 20 | 過量的水將種子淹沒 | 25℃ | 有光 | 0 |
4 | 20 | 適量的水 | 25℃ | 無光 | 18 |
5 | 20 | 適量的水 | 0℃ | 有光 | 0 |
(1)本實驗可以形成_______組對照實驗。
(2)3組和4組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原因是_________。
(3)若要探究光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應該選擇_____組與____組進行對照,根據這兩組種子的萌發數,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1組與2組進行對照,變量是______,針對這組對照實驗我們可以提出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組的種子都沒有萌發,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
(6)每組選用20粒種子而不是1粒種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組和4組仍有未萌發的種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種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同學在觀察鼠婦時發現,鼠婦經常生活在花盆或石塊下,那里比較陰暗。請根據觀察,幫助興趣小組同學完成以下實驗報告
方案1 | 方案2 | |
實驗材料 | 10只鼠婦 | 10只鼠婦 |
處理方法 | 將鼠婦放在一個裝有適量潮濕土壤的長方形盒子里,盒子上方用不透光的蓋子蓋住并將盒子置于溫暖的環境里 | 將鼠婦放在一個裝有適量潮濕土壤的長方形盒子里,盒子上方一半用不透光的蓋子蓋住,一半用透明的玻璃板蓋住,并將盒子置于溫暖的環境里 |
(1)上述兩個方案中,你認為的最佳方案是 ___。(填“方案1”或“方案2”)
(2)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針對該變量,實驗設計中形成兩種環境,其目的是設置____實驗。
(3)實驗中用10只鼠婦而不是1只,原因是:____。
(4)做完實驗后,實驗中所用的鼠婦應如何處理?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小孩的體細胞中含有Y染色體,說明 ( )
A. 這個小孩肯定是男孩
B. 這個小孩肯定是女孩
C. 這個小孩可能是男孩
D. 這個小孩可能是女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蛔蟲的身體有口無肛門
B. 蝗蟲有2對翅和3對足
C. 蝸牛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起保護作用
D. 蚯蚓依靠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蚯蚓可作為動物的飼料。蚯蚓的體內含有人和動物體內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其次是精氨酸和賴氨酸等。將蚯蚓用于畜牧業和漁業中,據初步報道,每只豬每天喂給100~200 g的蚯蚓,每天可增重0.25~0.5 kg;而不喂蚯蚓的生豬,每天增重僅0.15~0.35 kg。如用它喂養鯽魚,成活率達99%~100%,增長率達38%~59%。蚯蚓可作為中藥,它能治療哮喘病;有清熱解毒的功用;它的水浸出液具有麻痹知覺的作用;蚯蚓的酒精提取物有降壓作用;此外蚯蚓還有鎮痙、利尿和治外傷炎癥等功效。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蚯蚓能加速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加強土壤中的水肥,增強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加強土壤內的氣體的通透性;促進氣體交換,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作物根系的生長,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蚯蚓在環境保護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現。蚯蚓可用來處理造紙廠的污泥,以及酒廠和畜禽水產品加工廠的廢物和廢水;還能利用蚯蚓來處理城市垃圾。
(1)蚯蚓屬于哪一類動物?這一類動物具有的特征有哪些?_________
(2) 蚯蚓為什么能作為動物的飼料?_______
(3) 蚯蚓在消除環境污染方面有哪些突出的優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