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請你閱讀下面的資料,然后回答問題。
資料一:幾只小螞蟻爬到蚜蟲背后,拍拍蚜蟲的屁股,蚜蟲會翹起腹部分泌出亮晶晶的蚜蜜,螞蟻們便舔食起來。
資料二:德國科學家沃爾夫岡·科勒對黑猩猩的學習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把香蕉掛在天花板上,屋內有三只木箱,黑猩猩只有把三只木箱疊在一起才能吃到香蕉,開始時黑猩猩到處亂跑,一會兒它安靜下來了,仿佛在思考問題,然后,它徑直奔向一個箱子,把箱子放在香蕉下方……最終把三個箱子疊在一起拿到了香蕉。
資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南非探險隊登上了南極的馬里恩島后,船上的幾只老鼠也被帶到了小島上。兩年后,老鼠的數量迅速增加,為了消滅老鼠,探險隊運來了四只家貓,結果,老鼠的數量逐漸減少,而貓迅速繁殖,最終成了災難,6萬只貓每天要吃掉60萬只鳥,為挽救鳥類,南非當局用直升機向貓掃射。
分析資料一和資料二:
(1)從行為的獲得途徑來看,蚜蟲都能分泌蚜蜜屬于________行為,是由____________決定的。
(2)從行為的獲得途徑來看,黑猩猩的這種行為是根據經驗獲得的,是_____行為。
分析資料三:
(3)兩年后,老鼠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資料三可知: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除了上述作用外,動物在生物圈中還有哪些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一點)。
【答案】先天性 遺傳物質 學習 食物充足,氣候適宜,缺乏天敵 維持生態平衡 促進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解析】
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把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危害植物,如蝗災等。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從行為的獲得途徑來看,蚜蟲都能分泌蚜蜜屬于先天性行為,是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
(2)黑猩猩的這種行為是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建立起來的行為,因此從獲得的途徑來看屬于學習行為。
(3)生態平衡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各種生物的種類,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是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危害植物,如蝗災等。因此,兩年后,老鼠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充足,氣候適宜,缺乏天敵,分析資料三可知: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維持生態平衡,除了上述作用外,動物在生物圈中還有哪些重要作用促進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分析完成下列題目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B、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然后移到陽光下照射。
C、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
D、用酒精脫色。
E、幾小時后,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
F、稍停,用清水沖掉碘液后觀察。
(1)請將該實驗的正確順序排列出來:_____________。
(2)B步驟中,部分葉片遮光,還有部分葉片沒有遮光,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對照實驗,該對照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
(3)在用酒精脫色的步驟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F步驟中觀察,發現遮光部分沒有變藍,而未遮光部分變藍,說明未遮光部分產生了 __________。
(5)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河北省北部地區,曾經在麥收時節,據統計,每公頃麥田約有750—15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20—200只害蟲。因此,依靠這種天然的“除蟲劑”,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蟲,保證小麥的收成。近年來,由于有些人大肆捕捉和食用青蛙,該地區青蛙幾乎瀕于絕滅。結果害蟲大肆繁殖,造成小麥等農作物減產。后來使用農藥,產量獲得一些恢復,但隨后繼續大量減產。
(1)通過對以上資料的分析,你認為人類能否隨意滅殺某種動物?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在生態系統中,某種動物與其他生物有著______________關系,當某種動物被滅殺后,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____________ ,以致影響該動物所生存的________________。由此說明動物在_______________中起著重要作用。
(2)舉例消滅害蟲的方法,并說明利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3分)朱鹮是一種稀有珍貴的鳥,原先生活在我國北方和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等地。20世紀50年代,我國陜西秦嶺山區還有不少朱鹮,后來因大片樹林被砍伐,朱鹮失去了營巢繁殖的條件,數量銳減,幾乎滅絕。80年代,科學家們經過艱苦搜尋,終于有找到了7只朱鹮。現在,在陜西省建立了洋縣保護區并經過大力保護,朱鹮已有80多只。
請根據以上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2分)為了保護朱鹮,在陜西省建立了洋縣自然保護區,這種保護措施屬于 ;保護朱鹮,實際就是保護了它的 。
(2)(1分)現在地球上的物種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植樹過程中,為了提高樹苗成活率,王大爺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
①帶土移栽 ②去掉部分葉片移栽 ③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以下三種處理。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試管 | 實驗材料 | 唾液 | 清水 | 處理方法 |
1 | 饅頭碎屑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攪拌后放入37℃溫水中 |
2 | 饅頭碎屑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攪拌后放入37℃溫水中 |
3 | 饅頭塊 | 2毫升 | 0毫升 | 不攪拌,直接放入37℃溫水中 |
(1)上述試驗中,饅頭在口腔中變甜是口腔中唾液里的________將饅頭中的淀粉轉變成_____的緣故。
(2)5~10分后取出三支試管,各滴加2滴碘液,搖勻,發現______號試管中的饅頭遇碘后不變藍;______號試管中的饅頭部分變藍色;_______號試管中的饅頭全變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蘋什么”這些帶著灰色幽默的網絡詞匯,生動地展現了生活食品價格的上漲在民眾和媒體中引起的情緒.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 每一粒豆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成的
B. 蘋果樹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一棵蘋果樹
C. 大豆、大蒜、生姜、蘋果細胞中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D. 吃生姜時感覺有辣味,這種感覺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