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想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和運動,未完成,請你接著做這個實驗。
(1)你認為他在___的土壤中才能找到實驗用的蚯蚓。
(2)小明取一條活蚯蚓,觀察它的外形,要區分前端和后端,觀察的結構是___。
(3)用手觸摸蚯蚓近腹面處,有粗糙的感覺,用放大鏡觀察發現有許多突起,這是___,它能協助蚯蚓運動。
(4)把蚯蚓放在粗糙的紙上運動的速度比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運動速度___。
【答案】富含腐殖質的潮濕 環帶 剛毛 快
【解析】
蚯蚓屬于環節動物,由體節構成,靠剛毛輔助運動,靠濕潤的體壁呼吸,據此解答。
(1)蚯蚓屬于環節動物,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氧氣先溶解在體壁的粘液里,然后滲透到體壁內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體壁排出體外。所以蚯蚓要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靠分解枯枝敗葉為食,因此蚯蚓可能在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環境找到。
(2)蚯蚓身體細長,約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節不明顯的環帶。前端離環帶近約13個體節,后端離環帶。因此根據環帶可以區分蚯蚓的前、后端。
(3)用手觸摸蚯蚓近腹面處,有粗糙的感覺,用放大鏡觀察發現有許多突起,這是剛毛,它能協助蚯蚓運動。
(4)蚯蚓的運動是依靠縱、環肌的交互舒縮及體表剛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在有水的玻璃上,剛毛無法固定和支撐身體,在粗糙的紙上,剛毛能固定和支撐身體。因此在粗糙紙上運動的速度比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的運動速度快。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邊說笑邊吃東西,食物容易誤入氣管,其主要原因是( )
A.氣流沖擊,喉口擴大B.氣流沖擊,食道變小
C.聲帶振動,氣管擴張D.會厭軟骨沒能蓋住喉的入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溫暖的環境中,久放的蘿卜會逐漸變成空心。重量明顯減輕,其主要原因是蘿卜
A.進行蒸騰作用,散失了較多的水分
B.被周圍的細菌和真菌等分解
C.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機物
D.細胞的分裂和生長都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用鹽酸浸泡的魚骨對折易斷B.煅燒后的魚骨輕敲即碎
C.不作處理的魚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D.用鹽酸浸泡魚骨,表面會有氣泡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中寫到“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請根據你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從分類角度看,青蛙、喜鵲體內都有 ________,屬于脊椎動物。
(2)成語'“金蟬脫殼”的“殼”是指蟬的________,作用是防止水分蒸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葉片呈綠色原因是葉片中葉綠體含有葉綠素,而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缺少鎂元素葉片表現出“缺綠”的癥狀.某同學驗證“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過程。
Ⅰ、取兩個相同的玻璃器皿,分別標號為A、B。
Ⅱ、在A中加入適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_____的土壤浸出液。
Ⅲ、將兩株生長狀況良好且_____的玉米幼苗分別放入A、B中。
Ⅳ、一段時間后,觀察并比較兩株玉米幼苗葉片的狀況.據實驗過程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把實驗過程Ⅱ補充完整。
(2)A和B構成一組_____實驗,此實驗的變量是_____元素。
(3)一段時間后,葉片表現出“缺綠”癥狀的是_____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_____一段時間后,“缺綠”癥狀消失,即可充分證明“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
(4)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幼苗生長所需的_____和_____。這些物質被玉米幼苗吸收后,通過_____組織運輸到葉片。玉米果實成熟期需要最多的則是含_____的無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人體呼吸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吃飯大聲說笑會嗆著,是吞咽時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喉口,食物進入氣管導致的
B.呼吸系統的組成是呼吸道和肺
C.膈肌和肋間肌的舒張使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肺內氣壓減小,外界氣體被吸入
D.氧氣從外界進入人體內血液的路線是: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泡→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