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請根據下表列出的實驗方法步驟,推知實驗現象,再根據實驗現 象分析原因。
試管 編號 | 放入 饅頭 | 加入 清水 | 加入 唾液 | 振蕩、攪拌搖勻 | 處理溫度 與時間 | 冷卻后 加碘液 |
1 | 碎屑 | 0 | 2 毫升 | 攪拌 | 37℃/10min | 2 滴 |
2 | 碎屑 | 2 毫升 | 0 | 攪拌 | 37℃/10min | 2 滴 |
3 | 整塊 饅頭 | 0 | 2 毫升 | 攪拌 | 37℃/10min | 2 滴 |
(1)實驗現象,1 號試管_________________;2 號試管_________________;3 號 試管_________________。
(2)三支試管都放在 37℃的環境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這說明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必須在適宜的_________________條件下才能 進行。
【答案】不變藍 變藍 變藍 模擬人體口腔的溫度(唾液淀粉酶只有在37℃的水溫中才能充分的發揮作用 ) 溫度
【解析】
(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
(1)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1號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2號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3號試管饅頭塊與唾液沒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實驗現象,1號試管不變藍;2號試管變藍;3號試管變藍。
(2)酶的催化作用受溫度的影響,在體溫下催化作用最強。三支試管都放在37℃的環境下,原因是模擬人體口腔的溫度(唾液淀粉酶只有在37℃的水溫中才能充分的發揮作用 ),這說明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必須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才能進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鐵線蕨長得比葫蘆蘚高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鐵線蕨( )
A.有了莖葉等器官的分化B.根莖葉里有了輸導組織
C.多年生長的植物D.具有真正的根莖葉等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組成
B. 病毒必須寄生在活的細胞內
C. 個體微小,要用光學顯微鏡才能看見
D. 結構簡單,是單細胞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根據蚯蚓的形態結構回答下列問題。
(1)用手指觸摸蚯蚓腹面,會感覺到有小突起,這些小突起叫做___________,具有輔助____________功能。
(2)蚯蚓的體表能夠分泌__________來維持體表的濕潤,故在觀察蚯蚓運動的實驗中要不斷用__________的棉球輕輕擦拭蚯蚓的體表,這樣做有利于蚯蚓用_____________來進行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構成人體的四大基本組織是 ( )
①保護組織 ②上皮組織 ③機械組織 ④肌肉組織 ⑤神經組織 ⑥營養組織 ⑦結締組織 ⑧輸導組織
A.②⑤⑥⑦B.②④⑤⑦C.①③⑥⑧D.②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切脈”是我國中醫學上常用的診斷疾病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人體某一器官患病,常會在脈搏上表現出來。人體內出現脈搏現象的血管是( )
A. 動脈B. 靜脈C. 毛細血管D. 毛細淋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經過兩年學習,同學們已經認同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的生物學觀點。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生活在寒冷地區的海豹皮下脂肪較厚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
B. “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C. 菊花的紫色、白色、黃色等不同品種決定于物種多樣性
D. 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都能進行新陳代謝和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 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 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某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請你將他探究活動的過程填寫完整。
(1)提出問題:鼠婦會選擇陰暗的環境嗎?
(2)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并實施探究方案: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鐵盤兩側的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 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_. 如果在鐵盤兩側中央各放1只鼠婦是否可以得出準確的結論?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逭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
環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陰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為了使實驗結論更準確,應對上述數據做怎樣的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_從中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