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細菌和許多真菌“無影無蹤”,但又“無處不在”,人們對它們“愛恨交加”。關于細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B. 抗生素都是由細菌產生的
C. 所有真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D. 細菌和真菌都屬于原核生物
【答案】A
【解析】
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細菌都是單細胞的,細菌是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
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中,細菌、真菌把動植物的遺體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可見,細菌和真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A正確;有的真菌或放線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被稱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來治療相應的疾病,B錯誤;細菌為單細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單細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細胞的,如霉菌,C錯誤;細菌具有細胞結構,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而真菌屬于真核生物,D錯誤。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依靠人體的消化系統來完成,消化系統由_____和_____組成。消化道的開始部位是_____,形成糞便的場所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普通煙草的葉容易被蟲吃掉。科學家發現蘇云金桿菌能產生殺蟲毒素,于是將蘇云金桿菌中產生殺蟲毒素的________轉入普通煙草的細胞中,而得到抗蟲效果良好的抗蟲煙草。這種抗蟲煙草就是一種________生物,同時也說明生物的性狀是由________控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目前,每年都有一萬到兩萬個物種在地球上消失,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下列有關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護區
B. 對有些動物可以進行遷地保護
C. 大量引進外來物種
D. 頒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法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微生物廣泛用于食品生產。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人們飲用的葡萄酒、啤酒等離不開酵母菌的發酵作用
B. 蘑菇、木耳、靈芝等真菌可以直接食用或藥用
C. 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
D. 泡菜的制作和酵母菌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項是藻類、苔蘚、蕨類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 )
A. 都沒有根莖葉器官的分化 B. 都是多細胞植物
C. 大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D. 都不能產生種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要想關愛生命、守護地球,就要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理念。生物多樣性的內涵不包括
A. 遺傳多樣性
B. 生物數量多樣性
C. 物種多樣性
D. 生態系統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探究題
(1)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 和 。動物學家在森林中用攝象機偷拍下鹿群的生活狀況,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將兩只幼兔同另外一窩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預先涂上“新媽媽”的尿,看這只母兔如何識別自己的孩子,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營養學會將我國成年人鈣的供給量定為0.8克/天,處于生長發育旺盛階段的青少年對鈣的需求量更高,但我國絕大多數人遠未達到這個標準。據調查顯示,我國有95%的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鈣,由此可見,我國兒童缺鈣的現象比較普遍,也比較嚴重。下表為小明同學某日的食譜,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本大題共14分)
食物種類 | 食物重量(克) | 含鈣量(克/100克) |
饅頭 | 1000 | 0.03 |
青菜 | 500 | 0.03 |
豆腐 | 100 | 0.16 |
牛奶 | 0 | 0.10 |
豬肉 | 100 | 0.006 |
(1)小明同學這天攝入鈣的總量為____ 克,如果通過喝牛奶補鈣,按照對鈣需求量為0.8克/天計算,他每天至少應在飲食上增加____ 克牛奶。
(2)有的孩子吃了很多鈣制品,但還有明顯的缺鈣癥狀,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
(3)表中的食物中,牛奶的含鈣量較多,除此之外,它還富含____ ,該物質被分解成____ 后,才可以被小腸吸收。
(4)兒童缺鈣易患____ ,而中老年人缺鈣易患____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適量補充含鈣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