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反應與實驗現象相符合的是( 。
| A. | 硫在空氣中燃燒﹣﹣﹣﹣藍紫色火焰 |
| B. | 酚酞滴加到石灰水﹣﹣﹣液體變成紅色 |
| C. | 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
| D. |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冒白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一次實驗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用試管取一些稀鹽酸,下列四位同學的操作合理的是( 。
| A. | 向試管內注入1mL稀鹽酸 | B. | 向試管內滴入2滴稀鹽酸 |
| C. | 向試管內注入3mL稀鹽酸 | D. | 向試管內、倒入大半試管稀鹽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三位同學對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蒸餾水通入CO2變紅色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問題】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假設】(1)是水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濃硫酸不能和CO2反應,能吸收大量水分,可用于氣體干燥。
【實驗】
【實驗分析】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編有標號儀器的名稱:
① ,② 。
(2)寫出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實驗過程中,裝置C內藍色石蕊試紙的顏色始終沒有變化,這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裝置D中膠頭滴管中的蒸餾水在二氧化碳氣體生成前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未見試紙發生顏色變化,當有二氧化碳通過時發現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此現象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寫出裝置E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結論】原假設 成立[選填(1),(2),(3)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A、E、F是單質,B、C、D是化合物,它們分別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組成的。其中B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質很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A、E的化學式為A ,E
(2)請你寫出以下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A+F→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以CO2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1)近年來,空氣中CO2含量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2)2012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綠色經濟,你參與了嗎?”綠色化學是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其重要原則有:
①拒用。請舉出低碳生活的一個實例 。
②再生。如圖是科學家設計的一種理想的氫元素循環模式。它實現了低碳減排,請寫出(Ⅰ)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回收。目前使用膜分離法從空氣中分離出CO2,這個過程CO2發生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這些CO2可作為氣體肥料,還可制造 用于人工降雨。
(3)大氣中的CO2是不是越少越好,為什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利用四氧化三鈷納米棒作催化劑,可將汽車尾氣中的CO在低溫下轉化為CO2。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B.反應前后四氧化三鈷納米棒的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
C.可有效降低汽車尾氣對大氣的污染
D.反應前后氧原子數目發生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對比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關于CO2與CO的比較錯誤的是 ( )
A.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難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會造成溫室效應,CO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暗吞忌睢贝碇】、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
A.騎自行車上學
B.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
C.用淘米水澆花
D.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塑料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