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干燥、收集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時,可重復選擇儀器).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Ⅰ.氯酸鉀(KClO3)固體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并加熱的條件下,能較快的分解為氯化鉀和氧氣.小剛同學欲在實驗室中以此方法制備并收集干燥的氧氣.
(1)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 (填寫儀器序號字母).
(2)用氯酸鉀制備氧氣所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
Ⅱ.小強同學欲用鋅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然后利用氫氣測定某氧化鐵樣品中含Fe2O3的質量分數(假設雜質不會發,也不發生反應).儀器的連接順序為:A→D1→C→D2→D3.(已知:Fe2O3+3H22Fe+3H2O;其中D1、D2、D3為三個濃硫酸洗氣瓶)
(1)在裝藥品之前,檢查儀器A氣密性的具體操作步驟是 .
(2)小強欲通過測量反應前后D2濃硫酸洗氣瓶的質量變化,測算氧化鐵樣品中含有Fe2O3的質量分數.試驗中,在其他操作正常的條件下,若下列情況出現,請你對測算出的結果與實際值相比較,并作出判斷 (用“偏小”“偏大”“不受影響”之一填寫下列空白).
①若裝置中不連接D1,則測算結果將 .
②實驗開始時,小強在沒有加熱之前就通了一會氫氣,則測算結果將 .
(3)若測得洗氣瓶D2的質量增加m g,則C處大玻璃管內的物質總質量應該減少 g(計算結果可為分數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工業上采用氨堿法生產純堿(NaCO3),主要流程如圖1:
(1)在①〜③三個過程中,發生分解反應的是 (填序號).
(2)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在氨堿法的基礎上創立的“侯氏制堿法“,是向濾出NaHCO3晶體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NH4Cl. NH4Cl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
①寫出一條P點表示的意義 .
②將t2℃時NH4Cl飽和溶液的溫度降到t1℃,溶液中NH4Cl的質量分數會 (填“變大”“變小”“不變”之一).
③當NH4Cl固體中含有少量NaCl時,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NH4Cl,請說明提純的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欲通過化學實驗證明“質量守恒定律”,確定以“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為研究對象,設計的實驗裝罝如圖所示.
(1)根據實驗目的,小明應該測量的數據是 (填“只有反應前”“只有反應后”“反應前、后”之一)整個反應裝罝(包括錐形瓶、氣球和藥品)的質量.
(2)實驗步驟如下:
①按如圖方式放好儀器,使天平平衡,記錄稱量數據.
②將碳酸鈣粉末全部倒入錐形瓶中,觀察到錐形瓶中液體里出現的現象之一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③當反應結束時,氣球已經完全鼓起,小明發現天平的指針巳經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稱量,記錄了數據.
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實驗現象與數據為何與預測結果不符?你認為出現該實驗現象的合理解釋最應該是下列各項中的 (填序號).
A.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變少
B.該反應生成物的總質量小于反應物的總質量
C.空氣的浮力作用干擾了實驗結果
D.生成氣體的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按要求從氧化鈣、氯氣、硫酸鉀、甲烷、氫氧化鈣、銅絲中選擇合適的物質,將其作學式填寫在下列橫線上.
(1)用于自來水消毒的一種單質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堿 ;
(3)常用作干燥劑的一種氧化物 ;(4)常用作化肥的一種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現有9.3g NaOH與Na2CO3的固體混合物,測得其中鈉元素與碳元素的質量比為23:3.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與5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應,所得不飽和溶液的質量為57.1g,則原固體混合物中含有鈉元素的質量為下列的( )
| A. | 1.15g | B. | 2.3g | C. | 4.6g | D. | 6.9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向一定質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定質量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濾液M和濾渣N.向濾渣N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 濾液M中一定存在Zn2+ | B. | 濾液M的顏色呈藍色 |
| C. | 濾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 | D. | 濾渣N的質量小于加入鋅粉的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有三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只知逍它們分別是稀鹽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鈉洛液中的各一種.下列四種試劑中,能將上述三種無色溶液一次鑒別出來的是( )
| A. | Na2CO3溶液 | B. | MgCl2溶液 | C. | KNO3溶液 | D. | 酚酞試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除去下列各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下列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 銅粉(CuO)﹣﹣加入過量的稀硫酸,過濾 |
| B. | H2(HCl)﹣﹣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干燥 |
| C. | NaCl溶液(Na2SO4)﹣﹣加入適量的Ba(NO3)2溶液,過濾 |
| D. | CaCl2溶液(HCl)﹣﹣加入過量的碳酸鈣粉末,過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某個化學反應,據圖分析判斷,下列各項中,不正確的是( )
| A. | 該反應用于置換反應 |
| B. | 反應中乙、丙兩物質質量比為2:7 |
| C. | 圖示中x的數值為4 |
| D. | 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