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各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下列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 銅粉(CuO)﹣﹣加入過量的稀硫酸,過濾 |
| B. | H2(HCl)﹣﹣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干燥 |
| C. | NaCl溶液(Na2SO4)﹣﹣加入適量的Ba(NO3)2溶液,過濾 |
| D. | CaCl2溶液(HCl)﹣﹣加入過量的碳酸鈣粉末,過濾 |
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 |
專題: | 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
分析: | 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
解答: | 解:A、CuO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銅不與稀硫酸反應,再進行過濾,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B、HCl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氣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再進行干燥,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Na2SO4能與適量的Ba(NO3)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HCl能與過量的碳酸鈣粉末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再過濾除去過量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鈣,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選:C. |
點評: |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比較、推理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據一些反應事實推導出的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
序號 | 化學反應事實 | 影響反應的因素 |
A | 過氧化氫遇二氧化錳后迅速分解,水遇二氧化錳不分解 | 催化劑 |
B | 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銅與鹽酸不反應 | 反應物的種類 |
C | 碳在常溫下不與氧氣反應,在點燃時能與氧氣反應 | 反應的溫度 |
D | 紅熱的鐵絲在空氣中很難燃燒,在氧氣中能劇烈燃燒 | 反應物的濃度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你根據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① | He | ||||||||||||||||
② | Ne | ||||||||||||||||
③ | ④ | ⑤ | Ar | ||||||||||||||
Kr | |||||||||||||||||
⑴由①、②、③號三種元素組成的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為 (填顏色)。
⑵由①、②號兩種元素組成,且②號元素呈-1價的物質的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某堿溶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溫度一定時,該堿溶液的濃度越大,其堿性越強。
(1)要使該堿飽和溶液的pH升高(溶質不變),可采取的方法是 。
(2)要使該堿飽和溶液的pH降低,在下列試劑中,哪些可選擇加入?
A.CO2 B.CaCO3 C.Fe(OH)3 D.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正確的實驗操作是進行科學實驗的重要保障.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
| A. | 少量酒精在實驗臺上燃燒時,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
| B. | 稀釋濃硫酸時,將水注入盛有濃硫酸的燒杯中 |
| C. | 測定某溶液的pH時,先用水將pH試紙潤濕 |
| D. | 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純凈物X在空氣中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2O22CO+CO2+3H2O,則X的化學式為( )
A.C3H6 B.CH3OH C.HCHO D.H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科學家在真空條件下,成功制得鹽粒狀的“氮5”(化學式為N5),在制取“氮5”的實驗中,它曾發生了爆炸。因此科學家認為,如果能讓這種物質保持穩定,它可以成為火箭和導彈的理想燃料。有關“氮5”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氮5”是一種固體 B.“氮5”是一種單質
C.“氮5”由5個氮原子構成 D. “氮5”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