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發現,上個月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記了蓋瓶蓋。對于該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提出了如下假設:
【猜 想】猜想一:沒有變質; 猜想二:部分變質; 猜想三: ① 。
【查閱資料】Na2CO3溶液呈堿性。
【進行實驗】對猜想二進行驗證。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 |
1. 取少許該溶液于試管中,滴 入適量的 ② 溶液。 | ③ | 猜想二正確 |
2.靜置上述溶液,取上層清液少許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入幾滴 ④ 溶液 | ⑤ |
寫出現象③的化學方程式 ⑥ 。
【反 思】氫氧化鈉溶液必須密封保存。
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的原因(用化學方程表示) ⑦ 。
【答案】①全部變質②BaCl2(CaCl2 、 Ba(NO3)2) (其余答案只要合理均可)
③有白色沉淀④酚酞試液(紫色石蕊試液)⑤溶液變紅(溶液變藍)
⑥Na2CO3 + BaCl2 ==2 NaCl + BaCO3↓ (Na2CO3 +CaCl2 == CaCO3↓ + 2NaCl) (其余答案只要合理均可)
⑦CO2 + 2NaOH == Na2CO3 + H2O
【解析】由題意可知,該氫氧化鈉溶液可能部分變質,可能沒有變質,可能全部變質;由于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必須加入中性的鹽溶液來證明并除去碳酸鈉,再通過加酚酞試液來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氫氧化鈉主要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變質,反應為CO2 + 2NaOH == Na2CO3 + H2O。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省兩淮地區煤炭資源豐富,瓦斯存在于煤層及周圍巖層中,是井下有害氣體的總稱,主要成分是甲烷。
(1)請你寫出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礦瓦斯爆炸有兩個必要條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極限的范圍內;②____________。
(3)下表是常見三種氣體的爆炸極限,請你據此判斷:
可燃氣體 | 爆炸極限(體積分數) |
H2 | 4.0%~74.2% |
CH4 | 5%~15% |
CO | 12.5%~74.2% |
最容易發生爆炸的氣體是____________。
(4)下列圖標中,與燃燒和爆炸無關的是____________。
A B C D
(5)某現代化的礦井采用了“低濃度瓦斯發電技術”,有效解決了礦區及周邊地區的照明用電。這種既采煤又發電聯合生產的優點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最近,在媒體連續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后,大家都在問“我們還能吃什么?”。以下有關食品衛生與平衡膳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檢測出含“瘦肉精”的肉類食品,加工成火腿腸后即可食用
B.受污染的新鮮蔬菜必須經過腌制才可食用,還能降低癌癥的患病率
C.我國的食品衛生總體上是安全的,每天應堅持各類食品的合理搭配
D.保證居民有均衡營養的前提是食品必須安全,因而食品的種類盡可能少為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許多藥品都需密封保存,下列對藥品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釋,錯誤的是
A.濃鹽酸——防止揮發 B.NaOH溶液——防止與CO2反應
C.濃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與氧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可利用堿式碳酸銅(化學式:Cu2(OH)2CO3)制備氧化銅,并進行碳粉還原氧化銅的實驗。
①制備氧化銅并檢驗產物,裝置如下圖所示(省略夾持儀器):
步驟一:連接A和B,打開活塞,通入空氣。
步驟二:關閉活塞,連上C和D,開始加熱。
步驟三:在加熱過程中,記錄在B中固體質量變化如下表,在t3時停止加熱。
加熱時間(min) | 0 | t1 | t2 | t3 |
B中固體質量(g) | 6.66 | 5.20 | 4.80 | 4.80 |
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 Cu2(OH)2CO32CuO + 1 H2O + 1 CO2↑
請在 中填入配平后的系數 。
C中試劑是 。A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 ,防止對產物檢驗造成干擾。選擇t3時停止加熱的理由是 。
② 一定量碳粉還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銅并檢驗產物,裝置如下圖所示: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F中溶液變渾濁,E中的現象是 。
反應完全后,若僅撤走酒精噴燈停止加熱,可能導致的后果是 。
③ 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驟三,對②中反應產物判斷可能產生的影響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學校化學實驗室新購買的藥品有:白磷、鋁片、乙醇、硝酸、氫氧化鈉等。
(1)從物質分類的角度看:屬于金屬單質的是 ;屬于有機物的是 ;
(2)從物質存放方法的角度看:
① 白磷應保存在盛有 的廣口瓶中;
②硝酸保存在棕色細口瓶中,原因是見光易分解。硝酸見光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4HNO34X↑+O2↑+2H2O ,其中X的化學式為 ;
③氫氧化鈉要密封保存,因為敞口放置容易變質。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變質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同學們在幫助老師整理實驗室時,從1、2號櫥窗中發現了兩瓶失去標簽的黑色粉末藥品,并確定了這兩瓶黑色粉末是木炭粉、鐵粉、氧化銅、高錳酸鉀中的兩種。
他們繼續進行了分析、試驗和反思:
【查閱資料】 CuO、Fe2O3等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⑴ 分析:小燕同學認為一定不是高錳酸鉀,原因是 ;
⑵ 實驗一:
實驗操作 | ||
①取一種黑色粉末少許,加入到稀硫酸中 |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顏色變__ _ | 此粉末是氧化銅 |
②取另一種黑色粉末少許,加入到稀硫酸中 | 黑色粉末不溶解,沒看到氣體產生 | 此粉末一定不是鐵粉 |
⑶ 反思:小華同學認為不做實驗①,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也能得出其中之一是氧化銅的結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實驗二:他們又進行了如下實驗:將兩種黑色粉末混合加熱(實驗裝置如下圖),發現黑色粉末逐漸變_____,澄清石灰水變______。寫出兩種黑色粉末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 ___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發現,上個月實驗用過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忘了蓋瓶蓋,對該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一起進行如下探究實驗。
【猜想與假設】
猜想(1):該溶液沒有變質;
猜想(2):該溶液全部變質;
猜想(3):該溶液部分變質;
【方案討論】
為了驗證猜想(2)或猜想(3),甲、乙、丙三同學分別提出如下方案。
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變紅,則猜想(3)成立,否則猜想(2)成立。同學們認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 。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再滴入酚酞,根據現象不同來判斷猜想(2)或猜想(3)成立。
同學們認為此方案也不行,原因是 。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再滴入酚酞,根據現象不同來判斷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學們通過分析認為此方案可行。
【實驗驗證】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及解釋 |
①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 有氣泡產生 | 猜想 不成立 |
②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 | 有 | 猜想 成立 |
【反思與交流】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容易變質,所以要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種名為“污漬爆炸鹽”的洗滌產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頑固污漬,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該產品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
“污漬爆炸鹽”的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相對分子質量為122),它是一種白色固體粉末,易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生成一種碳酸鹽和一種強氧化性的物質,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洗滌助劑之一。
【實驗探究一】過碳酸鈉的化學組成
為探究過碳酸鈉的化學組成,同學們設計了以下實驗,請按要求完成表格內容:
序號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分步結論(或解釋) |
① | 向盛有過碳酸鈉固體的試管中加入適量水 | 固體溶解 |
。 |
② | 向序號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適量的二氧化錳粉末 | 有大量氣泡產生 |
|
③ | 將帶火星的木條置于試管口 | 木條復燃 | 序號②試管中產生的氣體是 ;過碳酸鈉溶于水能生成 (填化學式)。 |
④ | 取序號③試管中的上層清液加入氯化鈣溶液 | 產生白色沉淀 |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
實驗 小結 | 過碳酸鈉的化學式是 ; 過碳酸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
【實驗探究二】:過碳酸鈉含量測定
老師給同學們一份含碳酸鈉雜質的過碳酸鈉樣品(不含其它雜質),要求設計方案測定該樣品中過碳酸鈉的含量,同學們經討論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裝置B盛裝氫氧化鈉溶液、C盛裝澄清石灰水、D盛裝濃硫酸,E、F均裝入干燥的堿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1)首先關閉活塞K、K2,打開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時間的氮氣排出錐形瓶中的空氣,此時裝置B的作用是 ;
(2)依次關閉活塞K1、K3、K4,打開活塞K2、K,此時錐形瓶中反應生成的氣體是 ,E中裝入堿石灰的作用是 ,反應完全后關閉活塞K,再次打開活塞K1通入氮氣的作用是 ;
(3)同學們根據E裝置在測定前后的質量差計算出了樣品中過碳酸鈉的含量。裝置F的作用是 ,如不連接裝置F,測定的過碳酸鈉含量會 (填“偏高”或“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