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3個甲分子與1個乙分子反應生成2個丙分子.根據圖示所得信息正確的是( )
| A. | 物質甲的化學式為H6 |
| B. |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發生了改變 |
| C. | 化學反應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
| D. | 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
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反應類型的判定;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 |
專題: | 化學反應模擬圖型. |
分析: | 由3個甲分子與1個乙分子反應生成兩個丙分子的提示信息,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結合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推斷:每個甲分子由兩個●﹣﹣H原子構成;利用完善后的微觀反應示意圖,完成對所得信息的判斷;本題通過微觀反應圖示考查化學反應的特點、分類以及物質的結構、分類知識. |
解答: | 解:A、根據反應后生成的兩個丙分子中含有兩個N原子和六個H原子,而反應物的一個乙分子中只含有兩個N原子,可判斷參加反應的三個甲分子中共含有六個H原子,因此每個甲分子由兩個H原子構成,物質甲的化學式為H2;故A不正確;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B不正確; C、該變化反應前的分子為氫氣分子和氮氣分子,而反應后的分子為氨氣分子,反應前后分子改變,因此,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不是最小微粒;故C不正確; D、根據分子結構圖,甲物質的化學式為H2,乙物質的化學式為N2,生成的兩物質化學式為NH3,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寫成3H2+N2═2NH3,反應為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化合反應;故D正確. 故選D. |
點評: |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成新的分子,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制取氣體時所需的一些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 寫出指定儀器的名稱:① ▲ , ② ▲ 。
⑵ 小明同學選C裝置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他應選擇的收集裝置是 ①▲ (填字母),用該裝置收集氧氣的依據是 ②▲ ,寫出用該裝置制氧氣的符號表達式 ③ ▲ ,在該反應中MnO2可以重復使用,理由是 ④ ▲ ,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⑤▲ ,實驗結束后,某同學發現水槽中的水變成了淺紫紅色,分析其原因是 ⑥ ▲ 。 ⑶ 小華同學想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為原料來制取一瓶較純凈氧氣(不考慮水蒸氣),她選擇的發生裝置是 ① ▲ (填字母),收集裝置是 ② ▲ (填字母),有關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③ ▲ 。
⑷ 實驗室在常溫下用塊狀電石與水反應制取難溶于水的乙炔(C2H2)氣體,該反應必須嚴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劇烈反應放熱引起發生裝置炸裂,實驗室制取乙炔氣體的裝置是 ② ▲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活中的下列現象,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不正確的是( )
| A. | 水結成冰,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 |
| B. | 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因為分子間隔受熱變大 |
| C. | 氫氣和液氫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質的分子,其化學性質相同 |
| D. | 我們能聞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氣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查閱資料得知:CuO+H2SO4═CuSO4+H2O.
某同學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
(1)先對實驗做了如下設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則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與對應結論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出所有情況).請完成下表.
燒杯中可能出現的現象 | 結 論 |
①有黑色不溶物,無氣泡逸出,溶液不變色 | 只含 C |
② | 含 C、CuO |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氣泡逸出,溶液呈淺綠色 | 含 |
(2)通過實驗及分析,確定該粉末為C、CuO的混合物.
(3)為了進一步探究C、CuO的性質,他又利用這種混合物補充做了下面兩個實驗.
實驗1:將此粉末敞口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反應完全后,靜置.燒杯中 (填“有”或“無”)不溶物,溶液呈 顏色.
實驗2:將此粉末隔絕空氣加熱,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靜置.燒杯中出現不溶物,則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溶液在生產和科研中具有廣泛的用途,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1)廚房中的下列物質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有 ▲ (填編號);
a.面粉 b.食鹽 c.白糖 d.牛奶
(2)下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
①t2℃時,甲的溶解度 ▲ (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t1℃時,將50克的甲加入到100克的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 克;
③將t1℃時甲的飽和溶液升高溫度到t2℃(假設水分沒有蒸發),則與原溶液相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④將t2℃時,甲、乙兩種物質相同質量的飽和溶液,分別冷卻到t1℃,析出晶體最多的是 ▲ 物質。
(3)氣體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變化規律。
①打開可樂瓶,逸出大量氣泡。由此可見,壓強越小,CO2的溶解度越 ▲ 。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 ▲ 。
②不同溫度下,氧氣的溶解度隨壓強的變化如上圖所示,圖中t1對應的溫度為40℃,則t2對應的溫度 ▲ (填編號)。
a.大于40℃ b.小于40℃ c.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