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
物 質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 | 18 | 1 | 2 | 32 |
反應后質量/g | X(未知) | 26 | 2 | 12 |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反應后物質甲的質量為13 g
B.乙是反應物
C.反應中乙、丁的質量比為5∶4
D.物質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們在打開飲料瓶時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氣體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學提出可能是二氧化碳。就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 猜想假設 B 設計實驗 C收集證據 D 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科學興趣小組查閱資料得知鎂可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可在氮氣中燃燒生成氮化鎂,于是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驗證。
步驟1:用盛水的水槽、無底的廢廣口瓶、燃燒匙、蒸發皿、橡皮塞等裝配成如圖所示的裝置。另準備一個有一根銅絲穿過的橡皮塞,銅絲末端固定一根鎂條。
步驟2:引燃燃燒匙中足量的紅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卻,觀察到廣口瓶內水面上升的體積約占原瓶內水面上方空間的1/5左右。
步驟3:往水槽中加水使廣口瓶內外水面相平。點燃鎂條,更換橡皮塞,鎂條在廣口瓶內繼續燃燒,發出紅光,放出熱量。待冷卻后廣口瓶內水位繼續上升。
(1)步驟2的目的是 。
(2)在步驟3“待冷卻后廣口瓶內水位繼續上升”是由于瓶內氣壓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氣壓。
(3)拓展應用
①通過該實驗可知, (填“能”或“不能”)用鎂條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若使用鎂條,則測得結果 (填“偏大”或“偏小”);
②由此實驗可知,選取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可燃物應具有的性質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用量筒量取蒸餾水時,俯視量筒液面讀數為40毫升,倒出部分蒸餾水后,仰視量筒液面讀數為35毫升.則該同學倒出的蒸餾水的實際體積( )
A. 等于5毫升 B. 大于5毫升 C. 小于5毫升 D. 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已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小蘭同學用如圖裝置進行驗證,實驗后發現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請你幫她分析造成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兩點): .
(2)用如圖的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發生的實驗現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