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下列事實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
事 實 | 解 釋 | |
A | 體溫計中的水銀(汞)熱脹冷縮 | 分子是在 |
B | 氮氣與氫氣反應生成氨氣 | 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
C | 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 | 分子構成不同 |
D |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20 mL | 分子間有間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茉莉醛具有茉莉香氣,可用于配制蘋果,杏.桃,草莓等食用香精。茉莉醛的化學式為C14H18O。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A.茉莉醛是有機高分子 B.茉莉醛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7:9
C.茉莉醛屬于氧化物 D.茉莉醛有香味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右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⑴
t1℃時,溶解度最大的物質是 (填字母序號);
⑵在t2℃時,把150g A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析出晶體的質量為 g,此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⑶用同一種方法可以使A、B、C三種物質的溶液都有晶體析出,該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物質除雜是化學實驗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方法探究】為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小明設計了三種方案。
實驗方案 | |||||||
方案A[來源:學§科§網] | | ||||||
方案B |
| ||||||
方案C | |
上述方案中有兩個是合理的,寫出合理方案中任意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方法提煉】上述兩種合理方案體現了物質除雜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將雜質直接轉化為所需物質;
思路二:將所需物質轉化為中間物質,再將中間物質轉化為所需物質。
【方法運用】
運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 溶液,過濾、蒸發,即得氯化鎂固體。
運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
步驟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濾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步驟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濾液C中一定含有的陰離子是 ;
步驟③中乙溶液是 (填化學式)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一有以下兩種途徑:
(1)正常雨水略顯酸性,主要原因是 .
(2)pH<5.6的降水稱為酸雨,它會使土壤酸化,施用適量 可改良土壤酸性.
(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會生成硫酸(H2SO4)和氫碘酸(HI),我們可利用此原理來測定空氣中SO2的含量.SO2的變化過程可表示為:SO2H2SO4
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麗利用底部有一個小孔的大試管,如圖甲所示配制成一個制取CO2氣體的裝置.
(1)實驗前,關閉止水夾,先將試管底部稍浸沒在水中,再用雙手緊握試管,觀察到 _________ ,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小麗將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觀察不到明顯現象,那么CO2與NaOH是否發生反應?為此又做了實驗:在集滿CO2的軟塑料瓶(如圖乙)中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蓋緊瓶塞振蕩,發生瓶變癟,于是認為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小衢提出質疑,認為導致軟塑料瓶變癟的原因還有可能是 _________ ;
(3)小科從變癟的軟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試液置于試管中,滴入 _________ 溶液(填一種鹽),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就證明了CO2與NaOH的反應確實已經發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