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白色粉末,請你和同學們一起參與探究該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問題:該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閱資料
化學式 | 酸堿性 | 與稀鹽酸作用 | 毒性 |
NaNO2 | 堿性 | 放出棕紅色氣體 | 有 |
NaCl | 中性 | 不反應 | 無 |
(3)提出猜想:
猜想I:只含有NaCl、Na2S04 猜想Il: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III:只含有 猜想IV:含有NaCl、Na2S04、NaNO2
(4)進行探究
步驟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步驟一 | 取少量固體樣品于兩支試管中,加蒸餾水溶解,向試管1滴人無色酚酞溶液,向試管2滴人過量的氯化鋇溶液。 | 試管1:溶液變紅色 試管2:無明顯現象. | 一定有 一定沒有 |
、步驟二 | 另取適量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蒸餾水溶解,滴加硝酸銀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產生。 | 一定有 |
(5)通過實驗.猜想 成立。
(6)寫出步驟二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
(7)拓展:粗鹽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粗鹽提純的基本操作步驟是溶解、 、蒸發。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課上老師為大家做了一個“燃紙成鐵”的趣味實驗,將一張濾紙(組成元素為C、H、O)用FeC13濃溶液潤濕,在酒精燈上烘干后點燃,濾紙變黑、紅熱,最終生成黑褐色物質.老師告訴大家:黑褐色物質中含有鐵單質.聰明的小明對此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黑褐色物質中真的含有鐵單質嗎?
【探究過程】
Ⅰ小明先從反應物元素組成分析,認為:因為 _________ ,所以反應后可能有鐵單質生成.
Ⅱ(1)為獲得實驗證據,小明做了實驗1.
實驗1:將黑褐色物質放入稀鹽酸中,發現有連續微波氣泡產生,若黑褐色物質中含有鐵單質,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 .
(2)小剛提出疑問是:由反應物的組成分析,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的物質不一定是鐵單質,還可能是 _________ (填化學式).
小明查閱資料得知,在高溫條件下不可能生成此類物質.
(3)為進一步證明黑褐色物質中有鐵單質,小明又做了實驗2.
實驗2:將黑褐色物質放入 _________ 溶液中,觀察到 _________ .
【得出結論】通過以上實驗探究,證明黑褐色物質中確實含有鐵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張同學得知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能利用鐵單質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制取銅,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他利用硫酸銅進行趣味實驗,將浸泡了 色硫酸銅溶液的濾紙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觀察到濾紙顏色變白,由濕變干后燃燒,在燃燒后的灰燼中出現紅色固體。他很好奇,進行了相關探究,請你參與并填寫有關空白。
【提出問題】紅色固體是什么物質?它是如何產生的?
【查閱資料】(1)溫度達200℃時,CuSO4開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種氧化物;此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保持不變。
(2)溫度超過1000℃時,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亞銅(Cu2O);Cu2O呈紅色。
【作出猜想】紅色固體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還可能是 的混合物。
【實驗探究】(1)取紅色固體觀察,呈亮紅色;
(2)取少量紅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稀硫酸,固體不溶解,溶液仍為無色。
【分析推理】(1)請教老師后得知,如有Cu2O存在,加入稀硫酸會發生如下反應:
Cu2O+H2SO4=CuSO4+Cu+H2O
結合實驗探究的現象,確定亮紅色固體為 ,同時也說明濾紙燃燒時的溫度低于 (填序號)。A200℃ B1000℃
(2)濾紙主要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經分析,產生紅色固體的原因可能是濾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碳與分解產生的CuO發生反應,生成亮紅色固體和二氧化碳,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交流討論】(1)將浸有硫酸銅溶液的濾紙點燃,剛開始不能燃燒,是因為 。
(2)此實驗中,CuSO4受熱分解生成CuO和 (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次實驗課上,細心的小紅、小敏同學同時發現盛NaOH 溶液的試劑瓶塞外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問題】白色粉末是什么呢?
【猜想與假設】①白色粉末是NaOH固體
②白色粉未是Na2CO3固體
③白色粉未是NaOH和Na2CO3的固體混合物
【實驗探究】為了探究上述猜想。小紅、小敏取白色粉未置于燒杯中,加入水配制成溶液。
(1)小紅取溶液少量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該實驗說明猜想
____________不成立。(填序號)
(2)能否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來證明上述猜想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探究另兩個猜想哪個成立。小敏取溶液少最于試管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后溶液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過濾,在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變紅,表明猜想③成立。
(4) 用化學方程式解釋NaOH變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事實說明NaOH溶液或固體都必須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初中化學教材中的一些實驗如下圖,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二錐形瓶內產生的主要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實驗三除了能得出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外,還可以比較出白磷、紅磷化學性質上的不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四得到的濾液仍然渾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學生設計了如下一些實驗并進行探究。請你參與評價或幫助他分析完成相關問題。
Ⅰ.【探究目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Ⅱ.【查閱資料】25℃(室溫)、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
Ⅲ.【提出問題】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多少?
Ⅳ.【猜想假設】若各裝置都能將集氣瓶中的氧氣耗盡、木炭燃燒都轉化成CO2、燒杯中液體都足量,忽略導管中的空氣和進入導管中的液體對測量的影響,則集氣瓶中吸入液體體積應該約占集氣瓶容積的 。
Ⅴ.【實驗探究】
方案 | 甲 | 乙 | 丙 | 丁 |
裝置 | | | | |
操作 | ①關閉旋塞; | |||
②將足量的銅網加熱至紅熱狀; | ②將足量的紅磷點燃; | ②將足量的木炭點燃; | ②將足量的木炭點燃; | |
③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膠塞;④充分反應,待集氣瓶中氣溫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旋塞;至燒杯中液面 時記錄集氣瓶中吸入液體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幾分之幾。 | ||||
記錄 | 約1 / 5 | 約1 / 5 | << 1 / 5 | 約1 / 5 |
結論 | 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 / 5 | 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 / 5 | 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含量遠小于1 / 5 | 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 / 5 |
Ⅵ.【反思交流】
⑴當集氣瓶中氣溫未冷卻至室溫即記錄集氣瓶中吸入液體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體積分數為a,當集氣瓶中氣溫冷卻至室溫后再記錄集氣瓶中吸入液體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體積分數為b,則a b(填“>”或“<”或“=”)。
⑵丁方案所測數據與猜想假設數據基本吻合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⑶丙方案所測數據遠小于1 / 5 的主要原因是 。
⑷以乙方案為例,試分析在測定過程中,對測定結果帶來誤差的因素可能有 (任答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老師從實驗桌上拿出兩瓶常用的但標簽已經模糊不清的試劑,分別是固體和液體,他取少量試劑在試管中混合,立即產生一種無色氣體.我們對此氣體展開了一系列探究:
(1)猜想:我認為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我能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我知道它的反應類型是 .
(2)我想制取該氣體,發生裝置將選取下圖中的 收集裝置選取 .
(3)如果用圖中的F裝置收集該氣體,我認為氣體應從 進入.
(4)我猜想無色氣體還可能是另外一種氣體,產生它的化學方程式是 .收集裝置可選取圖中的 〔填序號〕.
(5)查閱資料:相同條件下,氨氣(NH3)的密度比空氣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稱為氨水;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可制取氨氣.根據所查資料,制取氨氣應選擇的裝置是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下圖所示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a儀器名稱
(2)利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用C裝置來收集氧氣,待集氣瓶中的水排完以后,應當 ,小心地把集氣瓶移出水槽, 放在桌面上。
(3)實驗室通常利用B、D裝置的組合來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D之間需用膠皮管連接,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
(4)通常利用E裝置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若二氧化碳過量,會進一步與碳酸鈣、水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氫鈣【CaCO3 + H2O + CO2 === Ca(HCO3)2】。若向含有Ca(OH)214.8g的澄清石灰水里緩緩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反應后若生成10g沉淀,則通入二氧化碳的質量可能為 (填字母序號)
A.4.4g B.8.8g C.13.2g D.17.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興趣小組發現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鈣、純堿和食鹽。他們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過程中都有哪些物質對鴨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攪拌后過濾,取濾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與假設】他們都認為濾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氫氧化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其他成分他們分別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還可能有Na2CO3。
小強猜想:還可能有Ca(OH)2和Na2CO3。
你認為__________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還能做出的猜想是:還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活動與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幾滴稀鹽酸,振蕩,沒有氣泡,于是他得出結論:濾液中沒有Na2CO3。
請你選擇CO2以外的物質,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步驟 | 現象及相應結論 |
【反 思】小強認為小亮的結論不嚴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