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學習化學第二單元課題3后,進行“氧氣的性質”的探究,請回答:
(1)寫出圖中儀器的名稱a ▲ ,b ▲
(2) 連接儀器組裝成如右圖所示實驗裝置。某學生用抽拉法
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發現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時間后
又回到原來的位置,你認為該裝置是否漏氣? ▲ 。
此處用分液漏斗代替長頸漏斗的優點是 ▲ 。
(3)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
(填字母),實驗時該裝置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其目的是 ▲ ;
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 。若用E裝置收集產生的氧氣,實驗結束,停止加熱前要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這是為了防止
▲
(4)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則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 ;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 ;若用F裝置收集產生的氧氣,氣體應從 ▲ (填“c”或“d”)進入。
(5)裝置G中的實驗現象:紅磷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產生 ▲ ,該反應的表達式是 ▲ 。
(6)在標準狀況下,空氣的密度是1.29 g/L。某氣體既能用D裝置又能用E裝置收集,則該氣體可能是 ▲ (填序號)
氣 體 | A | B | C | D |
標準狀況下密度/(g .L-1) | 1.997 | 1.429 | 0.771 | 0.717 |
溶解性 | 可溶 | 微溶 | 易溶 | 難溶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分子的知識解釋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A.降溫能使水結成冰,是因為在低溫下水分子靜止不動
B.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而在氧氣中卻能燃燒,說明空氣中和氧氣中的氧分子化學性質不同
C.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由于分子受熱體積變大
D.緝毒犬能根據氣味發現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斷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是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
請回答:
(1)變化Ⅰ的化學文字表達式是 .
(2)以上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3)下列關于變化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寫序號).
A.分子的數目增多了 B.分子變小了
C.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了 D.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
(4)從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學反應過程中, 可分,而 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白色煙霧
B.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C.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4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文明”。下列有關水的做法不正確的是( )
A.煮沸和蒸餾可以將硬水軟化 B.用肥皂水可以鑒別軟水和硬水
C.生活中經常飲用蒸餾水對人體健康無益
D.河水經過沉淀、過濾、吸附后即可得到自來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