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問題討論】
(1)根據過濾的原理分析;
(2)根據結晶的方法分析;
(3)根據反應物、生成物、反應的條件,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根據反應前后能量的轉化分析;
【提出猜想】
根據固體的顏色分析;
【實驗分析】
根據實驗現象判斷生成物;根據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原理書寫方程式;根據反應現象判斷生成物,書寫化學方程式;
【數據處理】根據在加熱到t1時堿式碳酸鎂晶體開始分解,t1~t2時間段和t3~t4時間段該固體的質量變化比較少,而t5~t6時間段固體質量變化較大,原因是t1~t2時間段堿式碳酸鎂晶體脫去水,t3~t4時間段Mg(OH)2分解為氧化鎂和水,在t5~t6時間段溫度較高,MgCO3開始分解,質量變化較大進行解答.
根據生成水的質量為:4.66g-3.94g=0.72g,堿式碳酸鎂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4x+58y+18z,以及鎂、碳、氫元素的質量進行解答.
解答 解:【問題討論】
(1)流程中的操作①是過濾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是:玻璃棒、燒杯和漏斗;
(2)一系列操作②中包含蒸發濃縮、降溫結晶、過濾等;
(3)電解氯化鎂可以得到鎂和氯氣,據題目信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Cl2$\frac{\underline{\;通電\;}}{\;}$Mg+Cl2↑,該變化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4)在氮化鎂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氮化鎂的化學式為:Mg3N2;
【提出猜想】
小組同學認為該固體不可能是MgO、Mg(OH)2或MgCO3,他們的理由是 MgO、Mg(OH)2或MgCO3均為白色固體,鎂條外面是灰黑色;
【實驗分析】
按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發現試管口有液滴出現,說明反應產生了 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的緣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Ca(OH)2=CaCO3↓+H2O);據題目中的信息,Mg2(OH)2CO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Mg2(OH)2CO3$\frac{\underline{\;\;△\;\;}}{\;}$2MgO+H2O+CO2↑.
【數據處理】
(1)0~t1固體質量沒有發生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溫度沒有達到晶體分解所需的最低溫度.
(2)生成水的質量為:4.66g-3.94g=0.72g,故晶體中結晶水的質量為 0.72g.
(3)t4~t5Mg(OH)2分解已為氧化鎂和水,但MgCO3還未分解,故t4~t5段固體為 MgCO3和MgO堿式碳酸鎂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4x+58y+18z,
(4)鎂元素的質量為:2.00g×$\frac{24}{40}$×100%=1.2g,
碳元素的質量為:1.76g×$\frac{12}{44}$×100%=0.48g,
氫元素的質量為:0.9g×$\frac{2}{18}$×100%=0.1g,
則有:4.66g×$\frac{(x+y)+24}{84x+58y+14z}$×100%=1.2g,
4.66g×$\frac{12x}{84x+58y+18z}$×100%=0.48g,
4.66g×$\frac{2z}{84x+58y+18z}$×100%=0.1g,
解得:x=4,y=1,z=4,
【數據處理】
(1)溫度沒有達到晶體分解所需的最低溫度 (2)0.72g (3)MgCO3 (4)4:1:4
故答案為:【問題討論】(1)漏斗;(2)降溫結晶;(3)MgCl2$\frac{\underline{\;通電\;}}{\;}$Mg+Cl2↑、電;(4)Mg3N2;【提出猜想】MgO、Mg(OH)2或MgCO3均為白色固體,鎂條外面是灰黑色;
【實驗分析】水、CO2+Ca(OH)2=CaCO3↓+H2O、Mg2(OH)2CO3$\frac{\underline{\;\;△\;\;}}{\;}$2MgO+H2O+CO2↑;
【數據處理】
(1)溫度沒有達到晶體分解所需的最低溫度;(2)0.72g;(3)MgCO3; (4)4:1:4.
點評 本考點屬于鹽的性質中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要認真分析,不僅要把握實驗設計的每一個步驟中的實驗目的,還要加強記憶除去常用離子的方法,從而突破難點.有關的計算要準確,本考點經常出現在實驗題中.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一定是純凈物 | |
B. | 一定是混合物 | |
C. | 可能是純凈物 | |
D. | 可能由3種物質組成,且CuO、Cu的質量比為5: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象中的橫坐標是加入稀鹽酸的質量 | |
B. | 此反應不用指示劑就能判斷反應是否結束 | |
C. | B點溶液中的陰離子有兩種 | |
D. | 檢驗A點溶液的溶質成分,可以向待測溶液中滴加適量的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序號 | 物質 | 選用試劑 | 操作 |
A | CO2(CO) | O2 | 點燃 |
B | NaOH溶液(Na2SO4) | Ba(OH)2溶液 | 加入過量試劑,過濾 |
C | KNO3溶液(KOH) | CuSO4溶液 | 加入適量試劑,過濾 |
D | NaCl(Na2CO3) | 稀鹽酸 | 加入過量試劑,蒸發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