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酸堿鹽知識后,同學們知道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能發生反應,可觀察到溶液變渾濁。甲組同學進行右圖所示的實驗,卻未觀察到預期現象。
【提出問題】未觀察到渾濁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設】
①與氫氧化鈣溶液的濃度有關。若使用更大濃度的氫氧化鈣溶液,會迅速產生渾濁。
②與碳酸鈉溶液的濃度有關。若使用更大濃度的碳酸鈉溶液,會迅速產生渾濁。經討論,同學們認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
【進行實驗】乙組同學針對猜想②進行實驗。
實驗目的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
探究猜想② | 取4支試管,向其中分別加入 | 碳酸鈉溶液濃度/% | 是否渾濁 |
10 | 不渾濁 | ||
5 | 不渾濁 | ||
1 | 渾濁 | ||
0.5 | 渾濁 | ||
【解釋與結論】
(1)補全上述實驗操作:取4支試管,向其中分別加入 。
(2)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混合出現渾濁的化學方程式是 。
(3)乙組實驗證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鈉溶液濃度在0.5~10%的范圍內,能否出現渾濁與碳酸鈉溶液的濃度有關,其關系是 。
【實驗反思】
(1)丙組同學對乙組所做實驗中未出現渾濁的原因進行探究。設計了多組實驗,其中部分同學的實驗過程及結果如下:
丙組同學的實驗目的是 。
(2)依據乙、丙兩組的實驗探究,丁組同學仍使用甲組的儀器和藥品對甲組實驗進行了改進,當滴入幾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變渾濁。其實驗操作是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復習測試:第14講 實驗基本操作 題型:簡答題
掌握儀器的使用并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實驗,才能保障化學實驗的成功和安全,根據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量取一定體積的水需要用________和_________。(填儀器名稱)
(2)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原因是_______。(答一點即可)
(3)蒸發時要用玻璃棒攪拌,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初三化學期初測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數字化實驗”豐富了實驗研究的方法,它可將實驗過程中某些因素(酸堿性、氣壓等)的變化以數據、圖像的形式呈現出來。請回答:
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Ⅰ.圖1中可觀察到甲試管中的紫色液體變為_______色,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乙試管的作用是_______;
Ⅱ.由圖2坐標圖中的曲線可知,燒杯內溶液的酸性逐漸變_______(填“強”或“弱”)。
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
Ⅰ.如圖3所示,用注射器在蠟燭外焰部位抽氣并振蕩,可觀察到_______,證明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若將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到_______,證明反應生成了水。
Ⅱ.如圖4所示,蠟燭在密閉容器內燃燒,同時監測容器內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含量的變化,形成三條曲線如坐標圖所示,曲線_______(選填“a”、“b”、“c”)能夠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③ 比較塊狀碳酸鈣、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的速度
Ⅰ.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圖5中,乙試管中稀鹽酸的濃度C%應為_______;
較之塊狀碳酸鈣,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的反應更為劇烈,原因是_______。
Ⅱ.按圖6所示進行實驗,傾斜錐形瓶使小試管內的稀鹽酸流入瓶中與固體接觸發生反應,瓶內氣壓的變化如坐標圖所示。對比分析坐標圖中的點_______(選填a~d)可知:兩個錐形瓶內達到相同的壓強時,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所需時間更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初三化學期初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現象或事實不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合理解釋的是
A. 實驗室不能用銅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
B. 金屬鋁比金屬鋅更耐腐蝕,說明鋅比鋁的金屬活動性強
C. 銅能將銀從硝酸銀溶液中置換出來
D. 等質量的鎂、鐵分別與等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前者產生氣泡速率較快,說明鎂比鐵的金屬活動性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復習測試:酸、堿、鹽的綜合專項訓練 題型:單選題
同學們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驗證CO2與NaOH、Ca(OH)2都能發生反應。
分別向甲、乙兩個瓶中注入少量、等體積的兩種溶液,觀察實驗現象。
(1)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說明CO2能與Ca(OH)2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2)下列實驗現象中,一定能說明“CO2與NaOH發生了化學反應”的是 (填序號)。
a.U型管中紅墨水左低右高
b.U型管中紅墨水左高右低
c.U型管中紅墨水液面沒有發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復習測試:酸、堿、鹽的綜合專項訓練 題型:單選題
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選項 | 物質 | 雜質 | 除雜質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鹽酸 | 加過量碳酸鈣,過濾 |
B | K2CO3溶液 | KCl | 加適量稀鹽酸 |
C | CaO | CaCO3 | 加水,過濾 |
D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適量石灰水溶液,過濾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一定條件下,下列物質在密閉容器內反應一段時間,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
物 質 | X | Y | Z | W |
反應前質量(g) | 10 | 2.2 | 16.2 | 0.9 |
反應后質量(g) | a | 4.4 | 8.1 | 1.8 |
根據上表信息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反應中Y、W兩種物質變化的質量比為22︰9 B. a=15
C. X、Z是反應物,Y、W是生成物 D. Z為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 化學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與氧氣、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專題復習檢驗題 含答案 題型:單選題
廢舊計算機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鉑)、Au(金)等金屬,經物理方法初步處理后,加入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過濾,所得的固體中不應有的金屬是( )
A. Cu、Ag B. Zn、Fe C. Pt、Cu D. Au、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