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陸地環境
考點切入:內力與外力作用,各類地質災害的分布和發生,汶川地震
2、大氣運動
考點切入:不同區域、尺度范圍內的氣溫、氣壓和降水時空分布既影響因素,大氣運動狀況及其天氣特征,氣候類型及其差異,極端氣象事件(北方旱災、南方雪災)的分布特點、發生機制和影響
1、地球與地圖
考點切入:現代地理信息技術與地理科技,航天、兩極科考與地球運動、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等;3S技術及其應用,美俄衛星相撞
7.大國崛起
589年隋統一南北、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英國《權利法案》)、1789年(法國大革命、《人權宣言》)、1799年“霧月政變”、1839年禁煙運動、1859年(《資政新篇》、印度民族大起義)、1919年(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共產國際成立)、1929年經濟大危機、1939年二戰爆發、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人民解放戰爭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約成立等)、1959年(開展反“右傾”斗爭、西藏民主改革、古巴革命勝利)、1979年(中美建交、《告臺灣同胞書》等)、1989年(東歐劇變、亞太經合組織建立)、1999年澳門回歸。 1810年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900年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和八國聯軍侵華、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和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1930年中原大戰、1940年百團大戰、1950年“三大運動”、1960年“八字方針”、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廬山會議)、1980年撥亂反正等。
友情提醒
一是注意歷史知識的客觀性,強調對文史知識和既有研究成果的繼承。突出對基本文史知識的考查是2008年高考歷史題的一大特色,如全國卷文綜Ⅰ考查了中國古代地名中“陰”的方位,全國卷文綜Ⅱ則考查了“陽”的方位,北京卷文綜考查了北京正陽門的歷史變遷,廣東卷考查了中國古代祠堂的牌匾,江蘇卷考查了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的演變,寧夏卷文綜考查了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的概念,山東卷基本能力測試考查了中國古代鼓勵人們奮發有為的名言名句。這些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必須通過學生的識記來傳承。
二是重視基本史料的作用。08年全國的歷史試卷對史料功能的發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材料內容生動活潑,材料呈現方式靈活多樣。象史料的來源(書報、文件、實物、口碑等)、史料的呈現方式(文字史料和地圖史料、表格、柱狀圖等)等,特別注重嚴密的邏輯推理。
2009年高考地理預測(大綱版)
6.區域發展與城市圈經濟帶問題(長三角、兩型社會城市群、、海峽西部經濟區、北部灣等)
5.生態文明與資源能源問題
4.航天航空與科技發展問題(神七飛天)
3.民生與社會保障問題(抗災、食品安全問題、就業問題、社會風俗、發展經濟與應對金融危機問題)
2.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治國思想、“文革”教訓、社會問題和福利政策、家庭婚姻、城市進化和人口流動、人與環境等)
1.社會主題(宏觀調控、民主與法制、制度創新與機構改革、文化建設、統一問題)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