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①有利于鞏固統治(統一王朝的更替期延長);②促進了人口的急劇增長;③經濟重心南移,黃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遷,給游牧民族提供了入主中原的機會(或不利于遏制北方游牧民族的進攻);④挽救了面臨生存危機的中華文明,也使中國失去了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工業化的機遇。(10分)
60.錢穆在《國史大綱》的前言、引論中說:“中唐以來之社會,……常易招致‘王室’與‘政
府’之嬌縱與專擅……故中國政制之廢宰相,統‘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為獨夫專
制之黑暗所籠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則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據此,我們作出
的合理推斷有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統屬于“王室”,明朝廢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隸
屬于皇帝 ②明以前政府權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國古代的丞相制度歷經六百多年后被廢除
③明朝廢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極度黑暗,明清兩代都是極端專制集權的社會④明朝以前的中國
社會并非專制社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9.中國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墻及城墻所包圍的地區)和“市”(商品交換的場所、
城墻內的一個區域)連稱而來。中國古代的城修筑得相當雄偉,有深廣的護城河,數量相當
多,遍及全國,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縣城,城市的建筑規格和面積依次減小。由此能得
到的正確信息是①中國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經濟功能②筑城是為了維護統治秩序③古代政治
體系具有森嚴的等級④政府非常重視城市商業貿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8.歷史上改革往往因專注救治前朝制度之弊,忽視了新創制度存在的潛在危害而給社會帶
來了嚴重的問題,以下各項突出說明這一點的是①北宋軍事改革②北宋財政改革⑨王安石募
役法④商鞅按軍功授爵⑤唐實行募兵制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57.北宋曾一度設立市易務,由政府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下列對其積極作用
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有利于穩定物價
C.有利于促進商品交流 D.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56.宋元時期的民族融合與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融合相比,最大的不同點是
A.民族交往的方式 B.民族交往的內容
C.少數民族封建化進程
D.各民族在交往中的地位
國家體育場鳥瞰圖(效果圖)
A.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蜿蜒萬里的長城,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
B.建于隋代河北趙縣安濟橋,在科技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梁科學的前列
C.遼代建造的盧溝橋,以堅固實用和美麗壯觀而聞名
D.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筑群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