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嫦娥二號”衛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點火發射 | B、第29屆奧運會于2008年8月8日20時8分在北京開幕 | C、武威六中第一次物理考試的時間是90分鐘 | D、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強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 |
(2010·安徽卷)24.(20分)如圖,ABD為豎直平面內的光滑絕緣軌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為半徑R=0.2m的半圓,兩段軌道相切于B點,整個軌道處在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中,場強大小E=5.0×103V/m。一不帶電的絕緣小球甲,以速度υ0沿水平軌道向右運動,與靜止在B點帶正電的小球乙發生彈性碰撞。已知甲、乙兩球的質量均為m=1.0×10-2kg,乙所帶電荷量q=2.0×10-5C,g取10m/s2。(水平軌道足夠長,甲、乙兩球可視為質點,整個運動過程無電荷轉移)
(1) 甲乙兩球碰撞后,乙恰能通過軌道的最高點D,求乙在軌道上的首次落點到B點的距離;
(2)在滿足(1)的條件下。求的甲的速度υ0;
(3)若甲仍以速度υ0向右運動,增大甲的質量,保持乙的質量不變,求乙在軌道上的首次落點到B點的距離范圍。
(2010·安徽卷)24.(20分)如圖,ABD為豎直平面內的光滑絕緣軌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為半徑R=0.2m的半圓,兩段軌道相切于B點,整個軌道處在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中,場強大小E=5.0×103V/m。一不帶電的絕緣小球甲,以速度υ0沿水平軌道向右運動,與靜止在B點帶正電的小球乙發生彈性碰撞。已知甲、乙兩球的質量均為m=1.0×10-2kg,乙所帶電荷量q=2.0×10-5C,g取10m/s2。(水平軌道足夠長,甲、乙兩球可視為質點,整個運動過程無電荷轉移)
(1) 甲乙兩球碰撞后,乙恰能通過軌道的最高點D,求乙在軌道上的首次落點到B點的距離;
(2)在滿足(1)的條件下。求的甲的速度υ0;
(3)若甲仍以速度υ0向右運動,增大甲的質量,保持乙的質量不變,求乙在軌道上的首次落點到B點的距離范圍。
(08年廈門六中期中)在做(4分)“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時,通過描點法畫出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并求出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關于這個實驗,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球釋放的初始位置越高越好。
B.每次小球要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
C.實驗前要用重垂線檢查坐標紙上的豎線是否豎直。
D.小球的平拋運動要靠近木板但不接觸。
(2)某同學在描繪平拋運動軌跡時,得到的部分軌跡曲線如上圖所示。在曲線上取A、B、C三個點,測量得到A、B、C三點間豎直距離h1=10.20cm,h2=20.20cm,A、B、C三點間水平距離x1= x2=12.40cm,g取10m/s2,則物體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大小為 m/s。
實驗次數 | 1 | 2 | 3 | 4 | 5 | 6 |
砝碼質量m/g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彈力大小F/N | 0 | 0.294 | 0.588 | 0.882 | 1.176 | 1.470 |
彈簧總長L/cm | 6.00 | 7.18 | 8.41 | 10.42 | 10.79 | 12.0 |
彈簧形變量x/cm | 0 | 1.18 | 2.41 | 4.42 | 4.79 | 6.0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