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的次序 | 0 | 1 | 2 | 3 | 4 | 5 | 6 |
距離d(厘米) | 0 | 6.0 | 12.5 | 19.3 | 26.5 | 34.1 | 42.1 |
分析 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儀器、操作步驟和數據處理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紙帶上1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
解答 解:(1)A.電磁打點計時器應該接在6V交流電源上,故A錯誤.
B.打點計時器的兩個限位孔應在同一豎直線上,以減小摩擦力的影響,故B正確.
C.重物最好選用密度較大的材料,來減小阻力的影響,故C錯誤.
D.開始時應使重物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并保持靜止,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故D正確,E錯誤.
F.為了減小誤差,應重復實驗多次,在打出的紙帶中挑選一條最清晰的,故F正確.
G.為了便于測量,從點跡清晰的點開始取點,并選取其以后各連續的點作為計數點,故G錯誤.
故選:BDF.
(2)①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所以相鄰的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02s,
設0到1之間的距離為x1,以后各段分別為x2、x3、x4、x5、x6,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得:
g=$\frac{42.1cm-19.3cm-19.3cm}{(3×0.02s)_{\;}^{2}}$=$972cm/{s}_{\;}^{2}$=9.72m/s2
②打第1點時紙帶運動的速度v1=$\frac{{x}_{13}^{\;}}{2T}=\frac{19.3cm-6.0cm}{2×0.02s}=333cm/s=3.33m/s$,
故答案為:(1)BDF (2)9.72m/s2;3.33m/s;
點評 清楚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從中知道需要的儀器和多余的儀器.知道實驗原理,清楚實際情況下存在的誤差.要提高應用勻變速直線的規律以及推論解答實驗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練習中要加強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小孩甲先滑到地面 | B. | 小孩乙先滑到地面 | ||
C. | 兩小孩同時滑到地面 | D. | 以上三種情況均有可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兩電荷帶的是等量異種電荷 | B. | 兩電荷帶的是等量負電荷 | ||
C. | 小球的加速度先變小再變大 | D. | 小球在O點的電勢能為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調制的主要作用是使高頻振蕩的振幅或頻率隨要傳播的電信號而改變 | |
B. | 一種電磁波入射到半徑為1m的孔上,可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這種波屬于電磁波譜的可見光 | |
C. | 第一個用實驗驗證電磁波客觀存在的科學家是麥克斯韋 | |
D. | 波長越短的電磁波,反射性能越強 | |
E. | 有一LC振蕩電路,能產生一定波長的電磁波,若要產生波長比原來長些的電磁波,可采用的措施為減小電容器極板間的距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體經過各點的速度之比vB:vC:vD:vE=1:$\sqrt{2}$:$\sqrt{3}$:2 | |
B. | 物體從E到B的時間等于從B到A的時間 | |
C. | 物體從A運動到E全過程的平均速度v=vE | |
D. | 物體經過每一部分時,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是勻變速運動 | |
B. | 任意兩段時間內速度變化方向相同 | |
C. | 是變加速運動 | |
D. | 任意兩段相等時間內的速度變化大小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