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0~4s時間內,物塊與木板運動方向相反 | |
B. | 在4s~10s時間內,物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1N | |
C. | 在0~10s時間內,物塊與木板之間的相對位移為20m | |
D. | 物塊與木板之間,木板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之比為9:4 |
分析 物體的運動方向由速度的符號反映.在4s~10s時間內,物塊和木板一起做勻減速運動,由圖象的斜率求得加速度大小,再由對物塊運用牛頓第二定律求摩擦力大小.根據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求物塊與木板之間的相對位移.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分別對物塊和整體列式,可求得物塊與木板之間,木板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之比.
解答 解:A、根據速度的正負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向,可知在0~4s時間內,物塊與木板運動方向相同,故A錯誤.
B、設物塊沖上木板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1,達相同速度后一起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2.
在4s~10s時間內,由圖象得 a2=$\frac{△{v}_{2}}{△{t}_{2}}$=$\frac{4}{10-4}$=$\frac{2}{3}$m/s2.
對物塊,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f=ma2=1.5×$\frac{2}{3}$N=1N,故B正確.
C、在0~10s時間內,物塊與木板之間的相對位移等于它們對地位移之差,根據v-t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則得相對位移為△x=$\frac{10×4}{2}$=20m,故C正確.
D、設物塊與木板之間,木板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1和μ2.
在0~4s時間內,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 a1=$\frac{△{v}_{1}}{△{t}_{1}}$=$\frac{10-4}{4}$=1.5m/s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μ1mg=ma1,得μ1=0.15
在0~10s時間內,對物塊和木板整體有:μ2(m+M)g=(M+m)a2,得 μ2=$\frac{1}{15}$
故μ1:μ2=9:4,故D正確.
故選:BC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理清物塊和木板的運動情況,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和圖象進行求解.知道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要靈活選擇研究對象,采用隔離法和整體法結合列式比較簡潔.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m/s | B. | 4m/s | C. | 5m/s | D. | 6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frac{m_Ag}{μ_1}$ | B. | F≥μ2(mA+mB)g | ||
C. | $\frac{m_A}{m_B}$≤$\frac{μ_1μ_2}{1-μ_1μ_2}$ | D. | $\frac{m_A}{m_B}$≥$\frac{μ_1μ_2}{1-μ_1μ_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塊B的質量為0.6kg | |
B. | 水平恒力F的大小為1N | |
C. | 物塊A與物塊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3 | |
D. | 物塊A脫離B時的速度為30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減速過程物體的加速度逐漸減小 | |
B. | 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35 | |
C. | 減速過程中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49J | |
D. | 減速過程中拉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為13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關閉發動機后,汽車的加速度為0.5 m/s2 | |
B. | 汽車40s內通過的位移是200 m | |
C. | 汽車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約為0.02 | |
D. | 汽車勻速運動過程中發動機的功率為5×104 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