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m | OM/m | ON/m | 碰前總動量P/kg•m | 碰后總動量P/kg•m |
0.2190 | 0.1310 | 0.2604 | 3.68×10-3 |
分析 (1)明確游標卡尺的讀數方法,從而讀出直徑;
(2)明確實驗原理,知道利用平拋運動來驗證動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3)如圖,P為碰撞前,球A落點的平均位置,M、N分別為碰撞后球B和球A落點的平均位置,本實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平拋運動的規律:高度相等時,平拋運動時間相等,水平位移與初速度成正比,將運動時間看作時間單位,可由水平位移表示初速度,需要測量:OP、OM、ON,以及兩球的質量.
(4)根據題意求出碰后的總動量,即可明確實驗結論;
(5)動量守恒的條件是系統所受的合力為零或內力遠大于外力,入球球的釋放點越高,入射前碰撞前的速度越大,相撞時內力越大,阻力影響越小,動量越守恒.
解答 解:(1)球的直徑為 d=21mm+0.1×4mm=21.4mm=2.14cm.
(2)小球離開軌道后做平拋運動,由于小球拋出點的高度相等,它們在空中的運動時間相等,小球的水平位移與小球的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其初速度,故選C.
(3)A小球和B小球相撞后,B小球的速度增大,A小球的速度減小,所以碰撞后A球的落地點距離O點最近,B小球離O點最遠,中間一個點是未放B球時A的落地點,所以未放B球時,A球落地點是記錄紙上的P點;放了B球后,A球碰后速度變慢,故落點應為M點;
(4)將小球質量與水平位移的乘積作為“動量”,則碰撞后總動量為:
P=m1OM+m2ON=0.0168×0.131+0.0056×0.2604≈3.66×10-3kgm.
則可知碰撞前后動量近似相等,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可認為系統在碰前和碰后的動量守恒;
(5)入球球的釋放點越高,入射前碰撞前的速度越大,相撞時內力越大,阻力的影響相對越小,可以較好地滿足動量守恒的條件,也有利于減小測量水平位移時的相對誤差,從而使實驗的誤差減小.故ABD錯誤,C正確.
故答案為:(1)2.14;(2)C;(3)P;M;(4)3.66×10-3kgm; 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可認為系統在碰前和碰后的動量守恒;(5)C.
點評 本題關鍵理解基本原理是利用平拋運動知識,用水平位移替代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知道動量守恒的條件,并能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小孩沿滑梯向下滑動的姿勢 | |
B. | 門窗的轉動 | |
C. | 研究射出炮口旋轉前進的炮彈的飛行距離 | |
D. | 研究豎直下落的長桿經過窗臺的時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受繩的拉力等于B受繩的拉力 | B. | A的向心力等于B的向心力 | ||
C. | A的線速度大于B的線速度 | D. | A的角速度大于B的角速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用點電荷來代替實際帶電體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 |
B. | 法拉第最早引入電場概念,并提出用電場線表示電場 | |
C. | 牛頓在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以實驗檢驗猜想和假設的科學方法 | |
D. | 哥白尼大膽反駁地心說,提出了日心說,并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的規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繞太陽運動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 |
B. | 受到太陽的萬有引力大小相等 | |
C. | 繞太陽運動的周期相等 | |
D. | 在小行星運動一個周期過程中萬有引力做正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