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此時彈簧的彈力大小為m1gsinθ | |
B. | 拉力F在該過程中對木塊A所做的功為$\frac{({m}_{1}+{m}_{2})gsinθ}{k}$ | |
C. | 木塊A在該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加了$\frac{{m}_{2}({m}_{1}+{m}_{2}){g}^{2}sin{θ}^{2}}{k}$ | |
D. | 彈簧在該過程中彈性勢能增加了$\frac{F({m}_{1}+{m}_{2})gsinθ}{k}$-$\frac{1}{2}$m1v2 |
分析 當B剛離開C時,彈簧的彈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下的分力,開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彈簧彈力等于A的重力沿斜面下的分力,根據胡克定律求解出彈簧的伸長量和壓縮量,從而求出A上升的距離,根據W=Fx求解F做的功,根據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關系求解A重力勢能增加量,根據功能關系,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的功減去系統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增加量.
解答 解:A、當B剛離開C時,彈簧的彈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下的分力,即F彈=m2gsinθ,故A錯誤;
B、開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彈簧彈力等于A的重力沿斜面下的分力,則有m1gsinθ=kx1,x1為彈簧相對于原長的壓縮量,當B剛離開C時,彈簧的彈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下的分力,故m2gsinθ=kx2,x2為彈簧相對于原長的伸長量,則A沿斜率上升的距離x=x1+x2,聯立解得:x=$\frac{{({{m_1}+{m_2}})gsinθ}}{k}$,則拉力F在該過程中對木塊A所做的功為W=Fx=F$\frac{{({{m_1}+{m_2}})gsinθ}}{k}$,故B錯誤;
C、木塊A在該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加量△EP=m1gxsinθ=m1$\frac{{({{m_1}+{m_2}}){g^2}si{n^2}θ}}{k}$,故C錯誤;
D、根據功能關系,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的功減去系統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增加量,即為$△{E}_{彈}=W-{E}_{P}-\frac{1}{2}{m}_{1}{v}^{2}$=F•$\frac{{({{m_1}+{m_2}})gsinθ}}{k}$-m1$\frac{{({{m_1}+{m_2}}){g^2}si{n^2}θ}}{k}$-$\frac{1}{2}{m}_{1}{v}^{2}$=$\frac{F({m}_{1}+{m}_{2})gsinθ}{k}$-$\frac{1}{2}$m1v2,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含有彈簧的問題,往往要研究彈簧的狀態,分析物塊的位移與彈簧壓縮量和伸長量的關系是常用思路,難度適中.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A1 | B. | A2 | C. | V1 | D. | V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 J | B. | 8 J | C. | 16 J | D. | 32 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這列簡諧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 | |
B. | 這列簡諧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 | |
C. | 波的傳播速度為20m/s | |
D. | 從t=0 到t=0.25s,波傳播的距離為 50cm | |
E. | 在t=0.10s 時,質點P的加速度方向與 y軸正方向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塊A先到達傳送帶底端 | |
B. | 物塊A、B在傳送帶上的劃痕長度之比為1:3 | |
C. | 傳送帶對物塊A做正功 | |
D. | 傳送帶對物塊A、B均做負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mg | B. | k mg | C. | $\frac{k}{mg}$ | D. | $\frac{mg}{k}$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