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萬有引力是宇宙萬物之間普遍存在的作用力.各個物體之間的引力性質相同.太陽對行星的引力和行星對太陽的引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分析行星對太陽的引力.由牛頓第三定律分析: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與行星對太陽的引力之間的關系.
牛頓發現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推導出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表達式;牛頓堅信自然界的物理規律都是對稱的、簡單的、和諧的,故得到行星對太陽的引力也遵循相同的規律;最后聯立得到萬有引力定律.
解答 解:(1)推導太陽對行星的引力:
牛頓發現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到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表達式為:
F=$\frac{m{v}^{2}}{r}$,
由勻速圓周運動的公式:F=$\frac{m4{π}^{2}r}{{T}^{2}}$
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frac{{r}^{3}}{{T}^{2}}=K$
聯立得:$F=4{π}^{2}K•\frac{m}{{r}^{2}}$
即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與行星的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2)推導行星對太陽的引力:
牛頓堅信自然界的物理規律都是對稱的、簡單的、和諧的,根據對稱思想,得到行星對太陽的引力也遵循相同的規律:F′∝$\frac{M}{{r}^{2}}$,即行星對太陽的引力與太陽的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3)太陽與行星之間的引力: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F=-F′
最后聯立得到:F=F′∝$\frac{Mm}{{r}^{2}}$.
寫成等式,為:F=$\frac{GMm}{{r}^{2}}$
其中G是與太陽、行星都無關的一個常數.
答:根據萬有引力發現的歷程,推導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如上.
點評 本題是基礎題,難度不大.考查理解、識記萬有引力及定律的能力,注意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的應用.
本題關鍵熟悉萬有引力的推導過程,明確類比思想方法發熱運用,基礎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通過調節,使小車、紙帶、細繩和定滑輪上邊緣在一條直線上 | |
B. | 本實驗中用刻度尺測計數點的距離讀數的誤差是系統誤差 | |
C. | 處理數據,作v-t圖象時因描點不準而產生的誤差是偶然誤差 | |
D. | 實驗中鉤碼的質量越大越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勻速運動的質點的運動軌跡一定是直線 | |
B. | 質點沿直線運動,只要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就是勻速運動 | |
C. | 勻速運動是質點的運動速度大小與方向都不變的運動 | |
D. | 質點運動的速度大小不變,則質點的運動就是勻速運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木塊受摩擦力為8N,方向向左 | B. | 木塊受摩擦力為6N,方向向左 | ||
C. | 木塊受摩擦力為4N,方向向右 | D. | 木塊所受合力為2N,方向向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2mg | B. | F<mg | ||
C. | F=mg | D. | 始末狀態彈簧的形變量大小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乙兩圖中a、b兩車都沿同一方向運動 | |
B. | 在時刻t2,甲圖表示a、b兩車速度相同,乙圖所示a、b兩車相遇 | |
C. | 甲圖中在t1到t2這段時間內,b車的速率先減小后增大且運動方向發生了變化 | |
D. | 乙圖中a車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b車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海南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一質量為M的物體P靜止與粗糙水平地面,其截面如圖所示。圖中ab為粗糙的水平面,長度為L1,bc為一光滑斜面,斜面傾角為θ,斜面和水平面通過與ab和bc均相切的長度可忽略的光滑圓弧連接,F有一質量為m的木塊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從a點向左運動,在斜面上上升最大高度后下滑,返回后恰好停在a點,此過程中物體P運動狀態始終不變。已知水平地面與物體P之間動摩擦因數為μ1,物體P的水平面ab與木塊之間動摩擦因數為μ2,重力加速度為g。求:
(1)木塊在ab段運動時,物體P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
(2)木塊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a
(3)木塊在ab水平面上運動的總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