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F:f=1:3 | B. | F:f=4:1 | C. | W1:W2=1:1 | D. | W1:W2=1:3 |
分析 根據圖示圖象求出加速度,然后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外力與摩擦力的關系,由動能定理求出外力與摩擦力做功的關系.
解答 解:A、由圖示圖象可知:a1=$\frac{△{v}_{1}}{△{t}_{1}}$=$\frac{{v}_{m}}{1}$=vm,a2=$\frac{△{v}_{2}}{△{t}_{2}}$=$\frac{{v}_{m}}{4-1}$=$\frac{1}{3}$vm,由牛頓第二定律得:a1=$\frac{F-f}{m}$,a2=$\frac{f}{m}$,解得:F:f=4:1,故A錯誤,B正確;
C、對整個過程,應用動能定理得:W1-W2=0-0,解得:W1=W2,故C正確,D錯誤;
故選:BC.
點評 本題考查了求做功之比、求力之比,分析清楚滑塊的運動過程、根據圖示圖象求出加速度是解題的關鍵,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與動能定理可以解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定律 | |
B. |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測出了引力常量 | |
C. | 在研究行星運動規律時,開普勒的第三行星運動定律中的k值與地球質量有關 | |
D. | 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測量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第1s內的位移為6m | B. | 第2s末的速度為8m/s | ||
C. | 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2m/s2 | D. | 物體在5s內的平均速度為15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500m | B. | 2000m | C. | 3000m | D. | 不能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它提出了完全正確的原子結構模型 | B. | 它發展了湯姆孫的核式結構學說 | ||
C. | 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觀念 | D. | 它完全拋棄了經典的電磁理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750 N | B. | 800 N | C. | 1000 N | D. | 1200 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