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原子核的結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 |
B. | 核力具有飽和性 | |
C. | 核力是短程力,可表現為引力也可表現為斥力 | |
D. | 比結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穩定 | |
E. | 自由核子組成原子核時,其質量虧損所對應的能量大于該原子核的結合能 |
分析 核力是短程力,在其作用范圍內,隨核子間距離的變化可以表現為引力也可以表現為斥力,比結合能:原子核結合能對其中所有核子的平均值,亦即若把原子核全部拆成自由核子,平均對每個核子所要添加的能量.用于表示原子核結合松緊程度.
結合能:兩個或幾個自由狀態的粒子結合在一起時釋放的能量.自由原子結合為分子時放出的能量叫做化學結合能,分散的核子組成原子核時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結合能.
解答 解:A、根據結合能的定義可知,分散的核子組成原子核時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結合能,所以原子核的結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故A正確;
B、核力具有飽和性和短程性,核力是使核子組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屬于強相互作用的一類.原子核中質子之間是相互排斥的,是非常強大的核力將它們吸引在一起,使它們在非常小的區域形成原子核.當兩核子間距離小于一定值時,則會表現為斥力,故BC正確;
D、比結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穩定,故D錯誤;
E、自由核子組成原子核時,其質量虧損所對應的能量等于該原子核的結合能,故E錯誤.
故選:ABC
點評 解本題考查選修3-5中內容,考得比較散,關鍵熟悉教材,牢記這些知識點,注意結合能和比結合能的區別,注意兩個概念的聯系和應用.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從電場區域Ⅰ的邊界B點(B點的縱坐標為L)處由靜止釋放電子,到達區域Ⅱ的M點時的速度為v=$\sqrt{\frac{eEL}{2m}}$ | |
B. | 從電場區域Ⅰ的邊界B(B點的極坐標為L)處由靜止釋放電子,電子離開MNPQ區域時的極坐標為(-2L,0) | |
C. | 從電場區域Ⅰ的AB曲線上任一點處由靜止釋放的電子都能從MNPQ區域左下角P點離開 | |
D. | 在電場區域Ⅰ的AB曲線上任一點處由靜止釋放的電子離開MNPQ區域時最小動能為2eE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tanα}{tanβ}$=$\frac{M+m}{m}$ | B. | $\frac{tanα}{tanβ}$=$\frac{M}{m}$ | C. | $\frac{tanα}{tanβ}$=$\frac{m}{m+M}$ | D. | $\frac{tanα}{tanβ}$=$\frac{m}{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小滑塊一定沿斜面向下作加速運動 | |
B. | 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及摩擦力均增大了 | |
C. | 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增大了 | |
D. | 地面對斜面體仍無摩擦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當F1>Fsinθ時,有兩解 | B. | 當F1=Fsinθ時,一解 | ||
C. | 當Fsinθ<F1<F時,有兩解 | D. | 當F1<Fsinθ時,無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地球的質量為$\frac{{{g_0}R}}{G}$ | |
B. | 地球表面赤道處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_0}-\frac{{4{π^2}R}}{T^2}$ | |
C. | 近地衛星在軌運行的加速度大小為g0 | |
D. | 地球同步衛星在軌道上運行的加速度大小為$\root{3}{{\frac{{16{π^4}{g_0}{R^2}}}{T^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增大船速,過河時間不變 | B. | 增大船速,過河時間縮短 | ||
C. | 減小船速,過河時間縮短 | D. | 減小船速,過河時間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