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明確實驗原理,知道測量電壓表內阻依據的公式是歐姆定律;根據公式I=$\frac{U}{R}$求出電路中的最大電流,選擇電流表;根據電壓的關系選擇是分壓電路還是限流電路.
解答 解:(1)測量電壓表內阻依據的是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公式是R=$\frac{U}{I}$;(2)由歐姆定律可知,I=$\frac{U}{R}$,由于電壓表的內阻大約是數千歐姆,所以電路的最大電流僅僅有幾個毫安,所以要選擇電流表D;其他的實驗器材包括:待測電壓表A,滑動變阻器E,直流電源F和開關、導線G.故應選用的實驗器材為:A、D、E、F、G;
(3)電壓表的電阻約數千歐姆,而滑動變阻器的電阻只有50歐姆,所以滑動變阻器只能作為分壓電阻使用,要選擇分壓電路.實驗原理如圖:
故答案為:(1)R=$\frac{U}{I}$,(2)A、D、E、F、G;(3)實驗原理如圖
點評 該題測量電壓表內阻可以使用伏安法,電壓表既可以顯示電壓,又是待測電阻.判斷出滑動變阻器只能作為分壓電阻使用,要選擇分壓電路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質點的初速度大小為5m/s | |
B. | 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5m/s2 | |
C. | t=2s時刻該質點速度為零 | |
D. | 0~3s內該質點的平均速度大小為5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從n=4能級躍遷到n=3能級比n=4能級躍遷到n=2能級輻射出電磁波的速度大 | |
B. | 從n=4能級躍遷到n=3能級比從n=4能級躍遷到n=2能級輻射出電磁波的波長長 | |
C. | 處于不同能級時,核外電子在各處出現的概率是一樣的 | |
D. | 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時,氫原子核一定向外吸收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該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frac{p}{{q}^{2}}$倍 | |
B. | 物體分別在兩行星表面附近同高度以相同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水平位移之比為$\sqrt{{pq}^{3}}$倍 | |
C. | 該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sqrt{\frac{p}{q}}$倍 | |
D. | 衛星分別在兩行星表面附近環繞一周所用時間之比為$\sqrt{\frac{{q}^{3}}{p}}$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公式$E=k\frac{Q}{r^2}$適用于計算任何電場 | |
B. | 由B=$\frac{F}{IL}$可知,磁感應強度B與F成正比,與I、L的乘積成反比 | |
C. | 焦耳發現了電流的熱效應,定量得出了電能和熱能之間的關系 | |
D. | 通電導線在某處不受安培力的作用,則該處的磁感應強度一定為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先減小后增大,最后一直不變 | |
B. | 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先增大后減小,最后一直不變 | |
C. | 在t=20s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為零 | |
D. | 在t=24s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6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