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布朗運動是由于液體分子對固定小顆粒的撞擊引起的,固定小顆粒的體積越大,液體分子對它的撞擊越多,布朗運動就越顯著 | |
B. | 在墻壁與外界無熱傳遞的封閉房間里,夏天為了降低溫度,同時打開電冰箱和電風扇,兩電器工作較長時間后,房子內的氣溫將會增加 | |
C. | 溫度升高,單位時間里從液體表面飛出的分子數越多,液體繼續蒸發,飽和氣壓強增大 | |
D. | 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經歷等溫壓縮過程時,氣體壓強增大,從分子動理論觀點來分析,這是因為單位時間內,器壁單位面積上分子碰撞的次數增多 | |
E. | 在一個大氣壓下,1g100℃的水吸收2.26×103J熱量變為1g100℃的水蒸氣,在這個過程中,2.26×103J=水蒸氣的內能+水的內能+水變成水蒸氣體積膨脹對外界做的功. |
分析 顆粒越大,布朗運動越不明顯;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公式△U=W+Q分析房間內氣溫的變化;飽和氣壓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氣體壓強與大氣壓強不同,指的是封閉氣體對容器壁的壓強,氣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大量氣體分子對容器壁的持續的、無規則撞擊產生的.氣體壓強由氣體分子的數密度和平均動能決定;水變成同溫度的水蒸氣的過程要吸收熱量,平均動能不變,分子勢能增加,水變成同溫度的水蒸氣的過程要對外做功.
解答 解:A、布朗運動是由于液體分子對固定小顆粒的撞擊引起的,固定小顆粒的體積越大,液體分子對它的撞擊越多,不平衡性越不明顯,布朗運動就越不顯著,故A錯誤;
B、夏天為了降低溫度同時打開電冰箱和電風扇,二電器工作較長時間后,為要消耗電能,故W>0,與外界無熱交換,故Q=0,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公式△U=W+Q,房內氣體內能增加,故房間內部的氣溫將升高;故B正確;
C、溫度升高,液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單位時間內從液體飛出的分子數增多,原來的動態平衡要被破壞,液體就要繼續蒸發,飽和汽的密度增大,分子運動的平均動能也變大,所以飽和氣壓增大,故C正確;
D、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氣體的體積減小,分子數密度增加,故單位時間內單位面積器壁上受到氣體分子碰撞的次數增多.故D正確;
E、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不變分子平均動能不變.100℃的水變成同溫度的水蒸氣的過程要吸收熱量,平均動能不變,內能增加.由于要對外做功,所以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可知所吸收的熱量等于對外界做的功和物體內能的增加量,吸收的熱量2.26×103J等于水蒸氣和水的內能的增量加上水變成水蒸氣體積膨脹對外界做的功,故E錯誤;
故選:BC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布朗運動、飽和氣壓義、壓強的微觀意義及熱力學定律:明確壓強的微觀因素,應用熱力學第一定律要注意負號法則;涉及的知識點多,難度不大,關鍵多看書.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β衰變所釋放的電子是Ni原子核最外層的電子 | |
B. | 鎳63的衰變方程是${\;}_{28}^{63}$Ni→${\;}_{-1}^{0}$e+${\;}_{29}^{63}$Cu | |
C. | 提高溫度,增大壓強可以改變鎳63的半衰期 | |
D. | 該電池內部電流方向是從鎳到銅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1 s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3 m/s2 | |
B. | 物體3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2.5 m/s | |
C. | 物體7 s內的位移為12 m | |
D. | 物體第3 s內的位移為6 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加速度是用來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 |
B. | 加速度為零的物體,速度一定為零 | |
C. | 5 m/s2的加速度大于-10 m/s2的加速度 | |
D. | 加速度大,速度的變化量一定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水面上的油膜呈現彩色是光的衍射現象 | |
B. | 在同一種介質中,不同頻率的光傳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 |
C. | 雙縫干涉實驗中,雙縫之間的距離越大,干涉條紋越寬 | |
D. | 不管光源相對觀察者是否運動,觀察者觀測到的光速是不變的 | |
E. | 電磁波由電磁振蕩產生,若波源的電磁振蕩停止,空中的電磁波不會立即消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此光譜線是平行于地面水平排列的 | |
B. | 此光譜線是豎直排列的 | |
C. | 若是平行于地面水平排列的譜線,則紅光在最下面而紫光在最上面 | |
D. | 若是豎直排列的譜線,則從左側看過去紅光在最左,紫光在最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8π\sqrt{\frac{R^3}{GM}}$ | B. | $16π\sqrt{\frac{R^3}{GM}}$ | C. | $27π\sqrt{\frac{R^3}{GM}}$ | D. | $54π\sqrt{\frac{R^3}{G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