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數據處理以及注意事項;
(2)依據逐差法可得小車加速度.
(3)小車質量不變時,加速度與拉力成正比,對a-F圖來說,圖象的斜率表示小車質量的倒數.
解答 解:(1)A、本題拉力可以由彈簧測力計測出,不需要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量,也就不需要使小桶(包括砂)的質量遠小于車的總質量,故A錯誤,E錯誤.
B、該題是彈簧測力計測出拉力,從而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故需要將帶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以平衡摩擦力,故B正確;
C、打點計時器運用時,都是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后再釋放紙帶,該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故C正確;
D、改變砂和砂桶質量,即改變拉力的大小,打出幾條紙帶,研究加速度隨F變化關系,故D正確;
故選:BCD.
(2)由于兩計數點間還有兩個點沒有畫出,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06s,由△x=aT2可知,加速度:
a=$\frac{{x}_{4}-{x}_{1}+{x}_{5}-{x}_{2}+{x}_{6}-{x}_{3}}{9{t}^{2}}$=$\frac{(2.8+3.3+3.8)×1{0}^{-2}m-(1.4+1.9+2.3)×1{0}^{-2}m}{9×(0.06s)^{2}}$≈1.3m/s2;
(3)對a-F圖來說,圖象的斜率表示小車質量的倒數,
此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frac{1}{2}$F合,故小車質量為m=$\frac{2}{k}$.
故答案為:(1)BCD;(2)1.3;(3)$\frac{2}{k}$.
點評 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數據處理以及注意事項,小車質量不變時,加速度與拉力成正比,對a-F圖來說,圖象的斜率表示小車質量的倒數.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當傳送帶逆時針轉動時,物塊落在P點的左側 | |
B. | 當傳送帶順時針轉動時,物塊落在P點的右側 | |
C. | 當傳送帶順時針轉動時,物塊落在P點 | |
D. | 當傳送帶順時針轉動時,物塊落在P點或P點的右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開普勒基于第谷的行星觀測記錄,通過猜想與論證,提出了開普勒行星運動規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 |
B. | 伽利略將行星與太陽、地球與月球、地球與地面物體之間的引力規律推廣到宇宙中的一切物體,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 |
C. |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是在定律發現的過程中,第谷、開普勒、胡克、哈雷等科學家,在不同時期均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 |
D. | 根據天王星的觀測資料,哈雷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了海王星的軌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A星公轉周期比B星公轉周期小 | |
B. | A星公轉線速度比B星公轉線速度大 | |
C. | 相鄰兩次A星沖日間隔比相鄰兩次B星沖日間隔時間長 | |
D. | 相鄰兩次A、B兩星同時沖日時間間隔為2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神州七號”載人飛船在軌道上飛行的線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 | |
B. | 當飛船要離開圓形軌道返回地球時,要啟動助推器讓飛船速度減小 | |
C. | 當飛船要離開圓形軌道返回地球時,飛船速度會隨著離地高度變小而增大 | |
D. | 飛船繞地球運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角速度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 觀察桌面受力發生形變 | B. | ![]() 斜面滾球實驗 | ||
C. | ![]() 卡文迪放實驗示意 圖 | D. | ![]() 手的壓力使玻璃瓶發生形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