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題可確定磁感應強度B的變化率$\frac{△B}{△t}$,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求出感應電動勢;
(2)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歐姆定律和電流的定義式I=$\frac{q}{t}$,結合求解電量;
(3)在0~0.3s,由焦耳定律分別求出熱量,即可求解.
解答 解:(1)從t=0到t=0.2 s時間內,由圖乙可知:$\frac{△{B}_{1}^{\;}}{△{t}_{1}^{\;}}$=0.5 T/s
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可知回路中的電動勢E1=n$\frac{△{B}_{1}^{\;}}{△{t}_{1}^{\;}}S$=100×0.5×0.11═5.5 V
從t=0.2 s到t=0.3 s時間內,由圖可知:$\frac{△{B}_{2}^{\;}}{△{t}_{2}^{\;}}$=1 T/s
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可知回路中的電動勢E2=n$\frac{△{B}_{2}^{\;}}{△{t}_{2}^{\;}}S$═100×1×0.11=11 V.
(2)從t=0到t=0.2 s時間內,電路中的電流I1═$\frac{{E}_{1}^{\;}}{R}=\frac{5.5}{1.1}$=5 A
這段時間內通過線圈的電荷量q1=I1△t1=5×0.2=1 C
從t=0.2 s到t=0.3 s時間內,電路中的電流 I2═$\frac{11}{1.1}$=10 A
這段時間內通過線圈的電荷量q2=I2△t2=10×0.1=1 C
從t=0到t=0.3 s時間內,通過該線圈任意一個橫截面的電荷量q=q1+q2=2 C.
(3)從t=0到t=0.2 s時間內,電路中產生的熱量Q1=${I}_{1}^{2}$R${t}_{1}^{\;}$=${5}_{\;}^{2}×1.1×0.2$=5.5 J
從t=0.2 s到t=0.3 s時間內,電路中產生的熱量為Q2=${I}_{2}^{2}$Rt2=$1{0}_{\;}^{2}×1.1×0.1$=11 J
則Q=Q1+Q2=16.5 J.
答:(1)從0到0.2s時間內以及從0.2s到0.3s時間內回路中的感應電動勢為11V.
(2)從0到0.3s時間內,通過該線圈任意一個橫截面的電荷量q為2C.
(3)在0到0.3s內線圈中產生的焦耳熱Q為16.5J.
點評 本題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歐姆定律、焦耳定律和楞次定律等知識的綜合應用,這些都是電磁感應現象遵守的基本規律,要熟練掌握,并能正確應用.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 | B. | ![]() | C. | ![]() | D.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小球剛接觸彈簧時動能最大 | |
B. | 小球剛接觸彈簧后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 |
C. | 在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小球重力勢能和動能之和最大 | |
D. | 下落后在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小球重力勢能和彈簧彈性勢能之和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相互作用的物體憑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勢能 | |
B. |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 |
C. | 重力勢能的表達式是:Ep=mgh,動能的表達式是:${E_k}=\frac{1}{2}m{v^2}$ | |
D. | 重力對物體做正功,使物體的重力勢能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熱機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 |
B. | 熱機是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裝置 | |
C. | 只要對內燃機不斷進行革新,它可以把氣體的內能全部轉化為機械能 | |
D. | 即使沒有漏氣、也沒有摩擦,內燃機也不能把內能全部轉化為機械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U}_{1}}{{U}_{2}}$=$\frac{{n}_{1}}{{n}_{2}}$,$\frac{{U}_{1}}{{U}_{3}}$=$\frac{{n}_{1}}{{n}_{3}}$ | B. | $\frac{{I}_{1}}{{I}_{2}}$=$\frac{{n}_{1}}{{n}_{2}}$,$\frac{{I}_{1}}{{I}_{3}}$=$\frac{{n}_{3}}{{n}_{1}}$ | ||
C. | n1I1+n3I3=n2I2 | D. | $\frac{{I}_{1}}{{I}_{2}+{I}_{3}}$=$\frac{{n}_{2}+{n}_{3}}{{n}_{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4}$ | B. | $\frac{1}{3}$ | C. | $\frac{5}{4}$倍 | D. | $\frac{4}{3}$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